。有论者认为这一情形只能是属于刑法总论中的教唆行为,而教唆仅限于故意犯。但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形下,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 专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6] 李希慧、廖梅《共同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7]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4.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犯罪,侵犯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法益的直接犯罪故意,在此罪过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且毫无悔改之意,构成性质严重的暴力犯罪 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⑼参见黄晓亮著:《暴力犯罪死刑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108页。 ⑽参见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114.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罪。 第四,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明知希望发生侵权事实的直接故意和明知放任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两种情形。 (二)加大罚金刑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4) [15]王新宇、周宇.假冒专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 6).78 [16] 黄祥青著.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6.html -
了解详情
是幕后指挥、在场目睹,还是家属相告,均可认定为明知,即基于一个共同的受贿犯罪故意。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认定受贿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 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徐留成著:《混合主体共同犯罪定罪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1年第9期。 3、李伟迪著:《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15.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罪。 第四,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明知希望发生侵权事实的直接故意和明知放任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两种情形。 (二)加大罚金刑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4) [15]王新宇、周宇.假冒专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 6).78 [16] 黄祥青著.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在通过网络达成共同犯罪故意及通过网络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上,与传统共同犯罪有着显著区别,当慎察之。【摘要题】司法实务研究一、网络犯罪的概念由于计算机网络所 学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对待通过网络达成的共同犯罪故意问题。首先,犯罪主体的状况难以确定。在网络危害行为中,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不到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对象,但从《刑法》第198条来看,本条规定的一些行为,如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页。 [8]参见徐光华:《犯罪对象问题研究》,载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33.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渐成趋势。在我国刑法强奸罪未对男性受害者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可以按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者虐待罪等定罪,但这些罪名的立法原意与女性对男性实施直接性 年12月第5卷第6期,第59页。11.张莉:“同性性侵犯行为犯罪化问题研究”,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15卷第6期,第3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507.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以法律规范类型、理论建构模型、实践裁判模式三维立体结构形态存在的概念,一是可以超越目前犯罪构成问题研究中这三维的彼此纠结,让不同样态的犯罪构成 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4]通过简单罪状描述,如我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通过叙明罪状描述,如《刑法》第182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76.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在腐败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往往难以查证的情况下,[5]容易产生刑讯逼供的现象,而刑讯逼供不仅 {3}许海峰:《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左德起:《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樊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