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在1997年刑法刚通过不久,我国刑法学界对此规定指责一片;还有一些行政犯,因其违反行政法规中的某些规范存在不周延性而连带导致具体适用刑法的困难 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的色彩,同时社会生活形形色色,犯罪现象复杂多样,立法者即使穷尽所有智慧也不可避免地存有疏漏,刑法的制定、完善是长期研究与实践运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396.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司法控制 尽管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55种死刑条款,但倘若审判机关在适用与解释刑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死刑的适用加以严格限制,也 被告人具有犯罪的嫌疑,是否构成犯罪和如何定罪量刑,则由法院审查和判断。检察院有权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其前提是维护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在死刑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80.html -
了解详情
挣脱笼子的权力,强行赶进笼子内,这当然包括对违规用权者进行惩戒。当权者有权在握,违法机会多,犯罪能量大,逃避惩罚手段多;同时,执法犯法,对抗法律的 、无期徒刑的具体适用标准,限制法院过大的量刑自由裁量权。虽然取消死刑是世界刑法的发展大势,对非暴力犯罪取消死刑也为我国刑法界不少学者所主张,但在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67.html -
了解详情
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关心的是,目前我国限制死刑适用的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在践行限制死刑适用的共识时,究竟有哪些主要的实现路径?如何选择符合我国客观 坚持合宪性解释原则。宪法作为最根本的国家大法,不仅规制刑法的制定,而且制约着刑法的适用。因此,对刑法所规定的死刑适用条件的解释,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65.html -
了解详情
协调)与刑法运行前后制约(纵向协调)。犯罪是一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现象,我们不应仅仅在刑法这个范围内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而应该有一种大刑法学的研究思路, 或减轻刑罚的⒄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的分类在我国也已经逐渐变成一种共识。 由于身份犯反映了对特殊身份者的刑事义务强调,会因为身份而涉及生命、自由等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44.html -
了解详情
不以犯罪论处再到不认为是犯罪的反复过程。 有学者指出,但书在我国刑法中的存在,不是我国刑法的独创,而是在借鉴外国刑事立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传统法律 被羁押,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为法条重述;但是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上列人员,有权依法取得赔偿系指不该定罪判刑而错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866.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只要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构成犯罪,因而无需刑法分则(23)。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可信的,但因罪刑法定原则已在我国法定化,社会危害性理论及其功能的 对其限制减刑。 3.死刑复核权理论 死刑复核权是确认对被告人是否适用死刑的具有中国特色最后一道程序,其行使主体经历了多次变更,反映了中国特色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779.html -
了解详情
较轻微的方法以预防社会损害时,则没有适用刑法的余地。显然,该原则是针对国家行为而言的,适用对象并不包括一般国民,并不是说,国民可以自我保护时刑法便没有 页。 [46]参见前注[22],[德]贝尔恩德许内曼文。 [47]在我国,财产犯罪一般不应处罚未遂的,只有在情节严重时,才可能处罚未遂,参见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169.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性和立法者应当给予妨害婚姻家庭犯罪的重视程度是不相符的。所以,为了通过适用刑法更好地保护统治阶级所确定的婚姻家庭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刑事立法上 犯罪,则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予以完善。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的相关规定,尤其是略诱、和诱罪则是主要途径。 最后,对处罚原则和起诉原则予以合理规定。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74.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作伪证言等,都可减轻或免除其刑。 在我国台湾地区,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其于1935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刑法》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在台湾地区 个人的城堡,人们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说法来对抗公权对家庭的侵扰。犯罪者的亲属对犯罪者进行窝藏、包庇,法律也规定相应的豁免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