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了在追求效率与公正过程中,两种价值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与碰撞。这种矛盾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均规定,死刑立即 了犯罪人,一般大众才可能看到刑罚与犯罪二者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刑罚才会产生它应有的威慑力,从而达到一般预防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还是从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7.html -
了解详情
越发严厉、残酷和血腥。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刑罚的存在与运作逐渐有了理性的色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刑罚哲学,虽然依然属于报应刑主义, 改进,使人文精神进入到刑罚的深层次。平等权也是罪犯的重要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重要原则,所以保持刑罚执行中的程序公正和公平对于罪犯是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0.html -
了解详情
完成,出于经济、声誉等方面利益的考虑,不直接阻止或者向公安机关举报卖淫、吸食、注射毒品活动,由于容留行为与危害结果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不宜以犯罪论处。第 内实施卖淫活动或者吸食、注射毒品活动望风,就不能构成容留类犯罪。其次,刑法中未将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卖淫行为规定为犯罪(仅作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5.html -
了解详情
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德,更不利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四)部分医疗费与交通事故没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实践中,有的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治疗的 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进一步认为:“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以及我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560.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正义的事业,它反映了一种纵向因果关系与横向比较关系。前者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每个人得到他所应当得到的;后者则体现法律即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 卫方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利[M].孙非,张黎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1.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此案认定轮奸没有异议。甲乙二人实施了轮奸行为给被害妇女造成身体及身心的严重伤害后果既已发生,丙作为共同犯罪,虽因特殊原因未完成奸淫行为,但按照 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帮助行为,且帮助行为与发生轮流奸淫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依刑法共同犯罪中帮助犯处罚的理论,应对帮助犯以共同犯罪论处,对轮奸这一加重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60.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附加的后遗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从《德国刑法典》的角度来理顺这一关系呢?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德国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当前和今后都不能 ” [4]《德国著作权法》第95a条规定,非经版权人同意,不得绕过受版权保护作品中的有保护技术措施,以达到复制及(不正当)使用等目的。 [5]参见《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97.html -
了解详情
,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定罪量刑和适用刑罚。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中的行为过限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个人责任原则,行为人只有在对某一危害结果主观上 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其他共同犯罪人也就不具备对过限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所以,共同犯罪中过限行为的刑事责任应由实行该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5.html -
了解详情
ATM机内、高某在无需输入密码情况下从卡中取走现金,高某获得了利益的同时何某受到了损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高某获取该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符合 从表象看,高某系恶意取得不当得利,应按民事纠纷处理。然而,高某的行为实际上违反了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冒用他人信用卡之规定,利用ATM机不能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34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政策思想,也符合刑法的定罪原则。就后者而言,对犯罪的实际处罚必须与其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同时,还必须考虑受贿与行贿的对合关系。笔者认为,收受是否 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上交财物。换言之,能否建立这样一种绝对的因果联系判断:国家工作人员因自身或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员、事项遭到依法查处,将自己接受的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