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限度的刑罚。在此意义上说,刑法解释论中,重要的是将刑罚的效果与刑罚的弊害两方面都纳入视野,进行是否值得处罚的实质的判断。,前田雅英教授反对 过失责任。[69]两阶层体系可以克服三阶层体系难以解决正当化事由的认识错误(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的缺陷。因为将构成要件错误的条文直接适用于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8.html -
了解详情
小限度的刑罚。在此意义上说,刑法解释论中,重要的是将刑罚的效果与刑罚的弊害两方面都纳入视野,进行是否值得处罚的实质的判断。,前田雅英教授反对 过失责任。[69]两阶层体系可以克服三阶层体系难以解决正当化事由的认识错误(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的缺陷。因为将构成要件错误的条文直接适用于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891.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身份的认识情况,会影响到他对自己行为构成此罪与彼罪或者刑事责任大小的判断。但是,行为人对自己特殊身份的认识不会影响到行为人对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例如 甲对受害小孩(即行为对象)的身份认识错误而导致的,因而不能完全归因于他对自己身份的错误认识。而且,我们认为,在甲主观上明知自己不救助被摔伤的小孩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刑事违法性说的主张很难付诸实施。整体上说来刑事违法确实与一般违法有着根本区别;但具体行为是否违反刑法构成犯罪的判断,则是一个具有相当专业性的 认识可能性说也在一些国家的立法中被采纳,如前西德刑法第17条规定:行为人于行为之际,欠缺为违法行为之认识,且此认识错误为不可避免者,其行为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1.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身份的认识情况,会影响到他对自己行为构成此罪与彼罪或者刑事责任大小的判断。但是,行为人对自己特殊身份的认识不会影响到行为人对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例如 甲对受害小孩(即行为对象)的身份认识错误而导致的,因而不能完全归因于他对自己身份的错误认识。而且,我们认为,在甲主观上明知自己不救助被摔伤的小孩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则影响社会利益。 第二,将诉讼欺诈行为认定为诈骗,将引申出错误的法律判断或结论,使得司法机关将沦为不得已的共犯。 如果将诉讼欺诈认定为诈骗,那么必然要面临的 由于长期以来的翻译习惯,欺诈行为在翻译时一般对应为刑法上的诈骗罪,对于其在内涵上与欺诈的不同,下文将会具体论述。 [24]陈桂明、李仕春:《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犯罪成立的判断上,客观归责论者认为构成要件实现的意义是:行为人所认识的风险实现了,行为人的计划实现了。对错误的定义是:在规范的 .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92. {32}[德]许内曼.刑法上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J].郑昆山,许玉秀译.政大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48.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犯罪成立的判断上,客观归责论者认为构成要件实现的意义是:行为人所认识的风险实现了,行为人的计划实现了。对错误的定义是:在规范的 .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92. {32}[德]许内曼.刑法上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J].郑昆山,许玉秀译.政大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28.html -
了解详情
和理智施加影响,使之形成有利于己方的判断。如果法官进行的活动不再是认识活动,如果不对案件事实的存否、被告人是否是犯罪人等进行认识,那么是对于这些事实事先已经 被仔细地遵循,过程被公平恰当地引导,还是有可能达到错误的结果(一个无罪的人可能被判有罪,一个有罪的人却可能逍遥法外)。他进而指出:犯罪审判的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0.html -
了解详情
比前者为广,因此,处理违法性错误,应从根本上按社会危害性错误的刑事责任原则解决。(注:青锋:《论刑法中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及其刑事责任》,载《全国 危害性的认识,第一,混淆了立法者所揭示的犯罪本质特征与行为人对其行为认识的界限。第二,社会危害性的判断缺乏明确的规范性标准,很难认定行为人是否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