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成立的重要依据。何以这样说?因为如果刑事政策只是研究预防、控制和惩治犯罪的话,实际上就与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论无法真正 规划、设计、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单位、材料、质量监督部门分别提出了要求和检查标准,同时对治安设施的选址定点和配套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措施对于减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2.html -
了解详情
三说的区分标准很模糊,往往因研究者而异。目前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卢建平教授、曲新久教授以及刘仁文博士。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 这样的刑事政策注定会以短平快的打击策略为基点,而不可能着眼于预防和长期斗争。后来的事实证明,“一网打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事实上也不可能实现。第三,刑事政策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1.html -
了解详情
角度看,如果不能合理地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界定死刑适用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刑事案件中死刑适用之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的确定,因为根据刑法典的规定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⑼参见黄晓亮著:《暴力犯罪死刑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108页。 ⑽参见赵秉志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114.html -
了解详情
,包含完整的、依法封存、无剪辑的讯问嫌疑人的同步录音录像视听资料;对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应当符合追诉有罪审判的规格,否则,不得报捕、不得移送起诉、不得作为 、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⒃刘善春等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页。 ⒄樊祟义:刑事诉讼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694.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2010年末至2011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庭审实证研究课题组成员对中国法院网{7}上网络直播 ,有些国家适用双轨制证据调查模式,这是正常现象。不过,依据普适性价值标准对这两种证据调查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客观地认知二者各自的优点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60.html -
了解详情
。 [5]判断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正当合法有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标准。最重要的标准是真实性,即是否会让一个没有犯罪的人承认自己犯了罪 文献】 {1}龙宗智.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05,(5):23. {2}卞建林.刑事证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的被追诉地位和国家的追诉者地位是先天性不平衡的,一是由于刑事追诉证明的复杂性要求控诉方要有足够的力量;二是犯罪嫌疑人逃避追诉和审判的倾向 ,《法律与生活》2005年第14期。 {31}宫晓冰主编:《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3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9.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限制对证据的自由取舍。 [1] (一)研究和建立证据规则,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需要。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是法制建设的 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受到必要的限制。因此,刑事证据制度中,立法关于证据范围、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收集证据的程序等内容的规定,不仅仅体现着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0.html -
了解详情
。反之,即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赔偿金额没有达到被害人要求的程度,如果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具有较低的人身危险性,就应该作出有利于他们的决定。 (二) 和解正当性提出质疑,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现有法律为根据和标准,刑事和解的法律根据何在?二是,从法治的基本理念出发,尤其是基于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2.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机关才会真正产生出接受引导、约束自身的内在动因。 2.侦查机关内部业绩衡量标准的改革。除了庭审实质化这个程序上的条件之外,另外一个前提条件是体制性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8]王洪祥:《刑事诉讼职能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藏博士学位论文,第74页。 [9]参见陈永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