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还有这样一个历史,它所争论的是必须有什么样的制度结构和程序,这些价值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并相互和谐。{8}(P1)因此,未来政治学应秉持政治哲学追求好生活 设想的但从未实现过的制度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比如说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所以新宪政论会研究在一个理想的宪政制度中限制绝对权力的滥用应包含哪些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99.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设想的但从未实现过的制度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比如说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所以新宪政论会研究在一个理想的宪政制度中限制绝对权力的滥用应包含哪些因素。这样一来 ,而且它的统治原则或正义概念被视为决定整个结构的核心; (2)政治活动的动机不能被降低到或化约到纯粹的个人利益,而应追溯到人们对于正义本身的关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4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 2]。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6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2].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2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思维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80.html -
了解详情
和信仰的总体倾向。它反映着人们对民主、法治、人权、平等、自由等普世价值的普遍认同和坚定信仰,蕴涵着人们对政府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结构的完善不仅直接关涉到人大职责和功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履行和发挥,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发展程度。因此,应该依据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36.html -
了解详情
的政法事实,并没有提炼或揭示出,至少我不曾看出,普通法宪政处理这些问题的逻辑结构。这是我很想知道的,因为普通法的这种智慧,在我看来,对中国实践的启发价值, 而且,这些提炼的成果要成为原则、成为根本法,因此,更应关注现实中的规范性要素,而不是单纯的事实性要素。这里就出来了另一个问题,这也是我这几年来一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569.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不正确的。宪法作为法律,其规范也应包含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现行宪法规范逻辑结构不完整,它规定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权,却未 清教授》。〔40〕汪吉友《宪法中的语法问题》,载《法学杂志》1998年5期。〔41〕沃尔特。F.莫菲《宪法。宪政与民主》,转自《宪法比较研究文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6.html -
了解详情
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但宪法又不是检验一国是否有宪政的唯一条件。如在旧中国中的《钦定宪法大纲》、袁记约法、贿选宪法时期,却没有宪政。 上的条件。而《牛津法律大辞典》中的宪法概念则为:“宪法(constitution),指某一特定政治社会政府的基本政治和法律结构,解决诸如国家首脑、立法、行政和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9.html -
了解详情
:能理解市场及其在法治中的基础性功能的领导阶层正在出现,并且已经初步取得了朝向和平和制度重建的进步。[19]结论:宪政政府的重建在世界一些地方,宪政 中开始发生改变,由于无法忍受政府过度干预而变得明显,政治家们开始在结构改革中寻求支持。当社会民主主义者拥护第三世界进入西方市场时,他们几乎没有打算释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