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明确规定,使之成为在保护个体与行动自由之间达成均衡的有力工具。[27] 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法律行为规定为无效,这显然是 平衡。本来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须同等考量,受害人权益保护与加害人行为自由应受兼顾,弱者利益的保护与强者利益的抑制应加以调和,但实践中往往有所偏废。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78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认定申请没有事实根据的,应当判决予以驳回。第一百九十条 人民法院根据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他的监护人的申请,证实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228.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往往不敢起诉或无力起诉,使未成年人此方面的权益保护处于真空地带。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作为公益代表的检察机关也无能为力。因此针对此类案件,立法机关应该 无效案件,以及在涉及亲子关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设定或变更监护案件中,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或参与民事诉讼。受法国检察制度的影响,欧洲大陆许多国家以及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69.html -
了解详情
;又如,当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当其肖像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他们可能感受不到任何的精神痛苦,但加害 可以请求非财产损害赔偿。这样一方面对侵害法人人格权的侵权行为起到了调节作用,强化了侵权人的责任,加强了对法人全方位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赔偿对遭受侵害的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66.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的最低侵权责任年龄和辨识能力双重标准。第二,修正民事行为能力条款,将七岁以下的儿童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所以将七周岁作为最低侵权责任年龄,是因为 认为,就我国社会现状而言,未成年人基本都无资力,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应当从严认定未成年人是否具有辨识能力。在具体案件中,是适用与行为人同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履行义务以法定义务为限,对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保护和照管。如损害被监护人的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但监护人履行职责,可以亲为,也 条的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是的,可以责令单位适当给予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 的表示不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能力规则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其二,法律设计限制行为能力规则,只是赋予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在与其行为能力相应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57.html -
了解详情
欠缺的表示不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能力规则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其二,法律设计限制行为能力规则,只是赋予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在与其行为能力相应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 办会厅以湘政办发[2009]6号文件转发的该省工商局《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措施》,允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继承、接受赠予成为公司股东,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001.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 监护制度是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制度。监护制度的重要作用,是在自然人 《现代法学》1997年第1期,第57页。[6]吴庆宝等主编:《民事裁判标准规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56页。[7]《民法通则意见(试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48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最初产生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责任。[10] 对于突发性精神病人犯罪给被害人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应注意保护其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在现行 ,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精神,适当减轻民事责任。 [9]魏振瀛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