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本刑法第61 条规定: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按照正 犯的刑罚处罚。这里,对他人即被教唆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该如何理解,对于教唆犯的成立而言,意义重大。 或者过失即不具备主观要素的行为,就没有社会危害性。从本质上讲,刑事上的未成年人或者发病期间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也是严重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8.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第三种意见认为: 黄某 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第七条规定 不敢单独一人到篮球场运动的危害后果,情节恶劣,应当以寻衅滋 事罪定罪处罚。对于第三种意见,笔者认为《解释》中明确指出,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794.html -
了解详情
。 5.提高执法、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努力推行上网实名制。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可以由法官等司法人员深入学校开展 执法,对网吧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违反管理的经营者要坚决严格处罚。 6.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网络内容分级管理。对于网络游戏的内容 ,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65.html -
了解详情
拐骗儿童罪。 所谓拐骗儿童罪是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监护人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其目的一般是为了 绑架、偷盗等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不违背该罪的犯罪构成,相反因其手段的恶劣应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也正因为如此,学理上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807.html -
了解详情
拐骗儿童罪。所谓拐骗儿童罪是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监护人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其目的一般是为了 、绑架、偷盗等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不违背该罪的犯罪构成,相反因其手段的恶劣应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也正因为如此,学理上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96.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在非法拘禁犯罪中,往往涉及到大量故意伤害被拘禁人的行为,并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后果,对该种行为性质如何确定,是定一罪还是数罪,是定重罪 。 一、基本案情 2003年11月15日,被告人蒋某、李某、蒋某某及任某(该为未成年人)因怀疑曾到其经营的某镇休闲酒吧内玩耍的女青年秦某某偷窃其手机,遂共同预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14.html -
了解详情
之外进一步对正当行为问题予以研究?例如,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似乎、好像符合犯罪构成,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因此其行为的非犯罪性 ,有学者断言,社会危害性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刑法规范中没有存在的必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社会危害性不是不可一进入刑法的规范领域,而是要有相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49.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社会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是行政执法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无论法律制定如何精细,也不可能包容千姿百态的违法现象和瞬息万变的矛盾冲突。行政 诈骗他人或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⑧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⑨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非正常情况下实施违法的;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45.html -
了解详情
的约束,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文化程度较低,遇到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不知如何应对。而城市流浪儿童生存状态更加恶劣,身心发展与权利实现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完全 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可以依据法律撤销监护或给予相应处罚。 4、构建国家代位监护机制。鉴于目前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的大量存在,国家公权必须适度介入,切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08.html -
了解详情
使其从刑事制裁体系中除籍,而不再是刑事实体法所要加以处罚的犯罪行为;或者是仍旧保留为犯罪行为,但舍弃刑罚的执行或为附条件的判决,从而使行为人不 的刑事责任;四是在撤销案件的基础上,做好学校和有关单位的工作,以确保未成年人、在校大学生能够继续求学,成年加害人可以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5}。可以调解的案件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