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出来的,但是限于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不适用调解的规定,只能转而求其次地从现有制度中尽可能找到合理依据。显然这一角色非撤诉莫属。最为典型的佐证 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改变行为须随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接受司法审查。第二,改变行为的法律效力须由法院裁定加以确认。第三,改变行为是行政诉讼法所许可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5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5]如果漏判部分由一审法院调解,再审作出裁决后当事人仍可以上诉,如果漏判部分由二审法院调解,再审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就无权上诉。第三, 终审制度。两审终审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它表明两个审级的法院各自作出的裁决都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监督主要是通过二审终审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在解决这场无休止的纠纷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两家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本案中, 调解的发展。 第三,增强民间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长期以来民间调解协议缺乏国家强制力保证,当事人拒不履行协议的情况屡见不鲜。调解效力的不足一方面降低了纠纷双方选择民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55.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提起仲裁或诉讼。 用人单位了解不同组织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选择效力更好的解决方式,避免案件处理的反复。 第十二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 的,劳动者就可以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如果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法院支持的,那么仲裁裁决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收到中院民事裁定书之日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2001年最高人 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明确了我国的自认制度。既然自认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如此重要,且为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所确认, 其所作的任何表示均不 影响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解、调解中因让步作出的对己不利的承认不产生自认的法律效力。 三、自认限制在审判实务中的尴尬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90条第2款又规定,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在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但由于该条第1款第(4)项规定的 的合理性,并非来源于用法律而形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来源于当事人双方对调解方案的认同。法院调解的本质特征在于当事人的自由合意,纠纷者提起诉讼的目标是追求其权益最大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7.html -
了解详情
结案统计显示,旧存7556件,新收134395件,结案率94.21%,12个法院共有法官885人,人均结案151.1件。每个月以22个工作日计算,一 发生法律效力。而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法院应当及时判决。笔者认为对于调解书效力的问题不能实行双重标准,无论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是法院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4.html -
了解详情
均没有设定申请程序。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可以规定当事方在一定期间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再次调解或向法院起诉,超过这一期间调解生效,具有确定的法律效力。 2、行政救济。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再次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2.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仲裁机构等其他纠纷解决机构取得联系,并可采取减免收费,及责令随意反悔的当事人承担诉讼支出等方式,鼓励当事人利用非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矛盾,使一部分 督促令,对方在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的,即产生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3、经过法院非正式程序或司法ADR调解达成的协议,直接产生拘束力和执行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84.html -
了解详情
在西方国家不断强化诉讼中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同时,我国却一直在试图弱化法院的调解工作。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法院调解结案率一直在80%左右,而到了2000年 非诉讼方式、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又要保障当事人不能、不愿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的诉权。实践中,有些法院处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对某些案件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