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量刑情节独立发挥作用原则;(3)各量刑情节发挥作用以法定强制适用或法官决定适用为前提的原则。{5}等等。 上述诸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量刑情节竞合 的问题。总的来说,酌定从宽情节越多,意味着适用死刑(主要是指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越不充分,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不管酌定从宽情节的多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张正式获得了立法机关的认可。但与此同时,该修正案也通过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以及对因犯数罪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将其 的高低实际上意义不大。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有期徒刑上限实际可适用罪名的范围,因为刑法中决定有期徒刑轻重或严厉与否的因素除了刑法总则中有期徒刑上限的高低外,往往还取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张正式获得了立法机关的认可。但与此同时,该修正案也通过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以及对因犯数罪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将其 的高低实际上意义不大。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有期徒刑上限实际可适用罪名的范围,因为刑法中决定有期徒刑轻重或严厉与否的因素除了刑法总则中有期徒刑上限的高低外,往往还取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3.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案件中,对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分配问题作出在约束力的裁决,而这些权利被认为在原则上已为现行的法律所确定。[23]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司法权就是裁判权 建议而由法院决定的模式就是不合理的,应当把减刑假释的决定权交由狱政部门或者独立的委员会来行使,回归其行政权的本来面目。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37]罪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9.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复核的具体程序包括复核方式、内容、期限等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4条至第287条增加了 ]。长久以来我国司法一直是强调内容决定形式,重实体轻程序,忽视或漠视程序自身的内在价值。如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往往被扭曲地表明司法机关打击犯罪分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1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4)原审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5)有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6)其他应当审查 提出异议的,仅审查适用法律是否正确,不再审查事实;被告人是否出庭由最高法院决定,但应同时听取辩护律师、检察人员的意见。上诉、抗诉也可就事实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1.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目标,因而不应成为一种刑罚措施。当前,我国应当在削减与废止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合理运用现行刑法规定的死缓与无期徒刑。[2]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 罪大恶极,但具有挽救可能或值得原谅的犯罪分子,它在诉讼程序上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后者则适用罪大恶极且不可挽救也不可原谅的犯罪分子,并且在诉讼程序上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7.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目标,因而不应成为一种刑罚措施。当前,我国应当在削减与废止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合理运用现行刑法规定的死缓与无期徒刑。⑵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罪大恶极,但具有挽救可能或值得原谅的犯罪分子,它在诉讼程序上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后者则适用罪大恶极且不可挽救也不可原谅的犯罪分子,并且在诉讼程序上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0.html -
了解详情
中央审议后才能决定。到明朝时,死刑案件必须经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或众官会审,并上报皇帝御笔勾决,然后才可以执行。 至于民间 ,由朝廷官员会审在押未决囚犯,从快或减等发落的制度。 [31] 由朝廷高级官员会审被判决秋后处决的死囚犯的制度。 [32] 由皇帝定期派出代表,与朝廷高级官员会审在押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216.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的罪犯,这是适用死缓的基本前提。 实践中决定是否适用死缓的过程,其实是对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如果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就可免于一死;如果不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则应当被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对于被告人提出的具有从宽因素的辩解,在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