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规范判断,而往往表现为一种超规范的判断。违法判断成为社会危害性判断,责任判断则揉合在故意、过失的概念之中难以离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 ;但若存在责任无能力、违法性认识错误和期待不可能等事由的,则否定罪责的成立。对于罪责排除事由以及客观上的罪体排除事由,只在刑法总论中加以讨论,刑法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8.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则不乏情况完全不同的认识。刑法中有所谓罪刑法定的原则。所谓罪刑法定原则,就是什么是犯罪,必须在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如果法官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是法 。如果价值判断是客观的话,则在将错误的价值判断修正为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说服是可能的。但是,若说价值判断是相对,那么说服岂不是变得不可能了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95.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有助于认识错误和共犯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诈骗罪;盗窃罪;处分意思;处分权限;竞合 【写作年份】2013年 【正文】 刑法第264条规定: 为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是否认识到财物外形上占有转移的事实的判断并不难,困难的是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认识的判断,如无钱食宿、无票乘车。行为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40.html -
了解详情
为预防功能,从以意志自由为前提转向对刑罚功能的判断。这种发展相对于古典刑法体系来说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明显转变:第一,罪责内容呈现规范化、功能化,它 必须关注禁止性错误的问题。(22)由此可见,在规范责任论之外,为数不少的学者是主张违法性认识应该成为独立的罪责要素的。 综而观之,在德日刑法学理论上,谈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031.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问题,指对是否存在排除期待可能性基础的事实有错误认识。对于不可避免地陷入错误的情形(主要指误无为有),一般认为因没有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责任; ],第194-195页。 [14]从目前刑法理论关于责任要素的范围来看,责任能力、故意、过失、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成为责任的判断要素基本上无太大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6.html -
了解详情
将行为入罪或入重罪。这就把本属于立法者的判断权,转移到了司法者和解释者手中,在本质上都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种破坏。 罪刑是否相适应,本来就是一种仁 女并不明知,或者说,自己以为对方就是卖淫女而与之性交 。对此,能否视作有认识错误,即以嫖宿的故意犯了强奸之罪?本文认为,这种场合下,要以一般人的认识程度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35.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行为人受到治安处罚。 三、小论假想防卫的三个争议之处 (一)假想防卫的判断标准------应当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假想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能否避免 防卫行为都发生在 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能否避免,我国刑法理论上也有主观说、通常人标准说、折衷说三种不同见解。主观说主张以假想防卫人认识水平为准来作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02.html -
了解详情
,看看在不同具体背景下的那些条件是否出现,运用经验判断和证实因果关系的存在。当然两者也并非截然分开,因果之理的必然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因果关系成立的充分性 情况具有类似性,我们完全可以类推得出同样的结果。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就更复杂一些,我们分类加以研究。 刑法理论对事实认识错误有几种学说。一种是具体符合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25.html -
了解详情
证言,就具有使刑事司法产生错误的一般危险。在判断有无危险性时,如果不考虑行为人以为什么是真实这一主观内容,就不能做出判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该主观要素是 容认说之辩,[38]但我国刑法第14条关于故意概念的规定表明,在我国应坚持实质的故意论立场,故意的认定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统一,是一种规范责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081.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为规范判断,而往往表现为一种超规范的判断。违法判断成为社会危害性判断,责任判断则揉合在故意、过失的概念之中难以离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 ;但若存在责任无能力、违法性认识错误和期待不可能等事由的,则否定罪责的成立。对于罪责排除事由以及客观上的罪体排除事由,只在刑法总论中加以讨论,刑法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