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提出的无行为则无犯罪的行为刑法观为定罪确立了统一的客观标准,并进而形成了以行为为中心的犯罪论体系,诸如德日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 伟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杨娟:职业学校实施非规范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和理论认识,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32期。 {11}[古希腊]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9.html -
了解详情
实质判断的方法。 1.毒品数量与纯度的意义 虽然司法解释一再强调毒品犯罪的审理不能唯数量论,但司法实践中这种倾向仍很突出。《刑法》第347条第2款第1项 会造成如下的情形,即某一行为充足了运输毒品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具备贩卖毒品的故意,在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内则只能成立未遂。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想象竞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5.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大弊端在于把应作为加重处罚条件的徇私舞弊,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和限制条件,与第397条的立法原意相矛盾,违反了罪刑相适应原则,这就必然束缚了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现行《刑法》中,却无相应的罪名,使《土地管理法》该条关于追究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然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在不作为犯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刑法必须对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作为义务作出明确规定。不作为就是当为而不 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分则条文明确规定特定作为义务为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例如我国刑法第261 条规定(遗弃罪)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而不再要求犯罪对象与犯罪主体是同一家庭的成员。⑴ 刑法理论上之所以出现针对遗弃罪构成要件的争论,归根结底是由于学者们 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5页。 ⑼同注⑷。 ⑽同注⑴。 ⑾周光权:《刑法各论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⑿同注⑶,第15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5.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时, 立法机关也不可能适用立法解释形式加以解决, 例如现有大部分的刑法修正案均涉及到对原有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了添加、修订或者对法定刑进行了提升, 而 的任意性要大一点, 在涉及犯罪构成要件需要作明显的扩大解释时, 尤其是关系到罪和非罪的界限时, 应进行刑法立法解释, 而司法解释则应当严格遵循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7.html -
了解详情
宪审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立法者不得制定犯罪构成要件不明确、行为犯罪化的范围与边界不清晰、法定刑幅度不确定的模糊刑罚法规,否则,刑罚法规即应当被 也理应秉持这一价值取向。大量引入概括性条款和需要填充价值的构成要件要素,就是为了对抗刑法体系的封闭性,增强刑法体系本身的弹性,使具体案件能够及时做出公正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9.html -
了解详情
对危险状态及停止形态无法正确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危险犯应以足以发生某种实害结果的法定危险状态为既遂的构成要件要素,对该危险状态判断时应瞻前顾后, 倾覆、毁坏危险时才能说明危险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既遂的构成要件要素,而并非通说所表述的语意模糊的危险状态。类似的危险犯还有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电力设备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聚众淫乱就是一种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财产犯罪中,除抢劫罪外,几乎所有的犯罪,立法者都要求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但是在刑法中,并没有数额较大 ,因此行为人的认识错误与社会一般观念不符,其行为应以抢夺罪的既遂论。 不妨再看看著名的天价葡萄案:2003年8月7日凌晨,4名男子在北京香山附近盗窃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1.html -
了解详情
、损失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等表示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构成要件,这些规定对于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刑法分则中没有规定定量要件的犯罪,也并不表示只要行为实施就 法解释论来解决该问题的,而解决的方向是一致的,即轻微行为或者不构成犯罪或者不予处罚。由于立法的简明要求,我国通过立法不可能完全解决具体犯罪的成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