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复化,由“私了”到“公断”,步步都是法律的运作。如果采用社会学家以“量”的多寡来看法律的观点,这就是法律程序的形式成分由少到多的过程;简而言之 的民众相不相信司法?民众对于法官、检察官以及警察等司法相关人员,究竟观感如何?始终是一个我们相当关注的课题。“司法社会学”的研究是“司法神话”的终结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0.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指以程序和议论为双轨的法律解释学的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如何来理解他的“程序与议论为双轨”?程序的提出是因为基于司法环境的考虑。是 如通过宗教信仰、政治意识形态或其他方式的“教义”来结束论证的链条。参见舒国滢:“走出明希豪森困境(代译序)”,第1页载于[德]罗伯特·阿列克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22.html -
了解详情
,这主要是由于组成合议庭的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院长更关心法院的行政事务,关心如何与党委和政府处好关系,解决法院的一些实际困难,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具体的 国家由于强调成文法典的重要地位而使得法官被想象为一个通晓法律知识的、按程序操作的、仅仅是修补法律漏洞的、理性化和标准化的个体,那么英美法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16.html -
了解详情
”交到自己手上,就得在判案时“掂量掂量”。而且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人才,上述法律专家又大多身兼各种社会职务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等 社会良心。这一讨论还提出了司法与民主的关系问题,民众与专家,应如何参与司法程序?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尽管在我看来,专家意见书并非暗箭难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5.html -
了解详情
非制度性的现状和其复杂且互相影响的成因,尝试集中探讨法律制度层面的解决,也就是如何藉由法律制度设计,以引导农民“有序的、制度性的政治参与”作为保护 自然人成为政治人。为了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使个人充分了解民主价值、掌握民主程序,具备民主操作能力,积极参与政治,主张自己的权利,农民制度性政治参与应当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6.html -
了解详情
对现有资源和条件重新进行最优化组合,探索出一种在社会网络化程度极其显著的中国如何重订社会契约、有效推行宪政的基本思路。在这一方面,当代欧洲有代表性的法 幸治、平松毅译,东京:世界思想社,1972年)134页。25详见拙稿“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html -
了解详情
棘手的宪法问题。诉讼当事人不时地有必要诉诸宪法反对损害合同义务的条款和反对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人的财产的规定。有关免除征税94和免于执行95的案件尤其如此。如果 忙于应付的只是词语争斗游戏中筹码的形状和大小。但当他完全认识到这些词是如何一直而且正在被作为金钱传来传去,不只是由傻瓜传给傻瓜,而且由最机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97.html -
了解详情
宪政与法治的实际状况。因此,在实现最高意义上的宪法审查制度之前,中国还需要走完一段相当长的路。笔者认为,目前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人大立法的合宪性未必 《立法法》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审查程序,因而未必能保证审查的客观、公正和专业水平。 四、 中国面临的制度选择 如何从制度上解决中国法律规范审查中的问题?在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9.html -
了解详情
器”。既然法律对主体需要以及对象规定的表达同时是一套技术规程,那么,如何在技术层面健全法律的规范表达方式,也就值得纯粹法理学特别关注。甚至如果仅从形式合理性出发的话 合法的要件也不存,更遑论实体合法了。这就涉及到法律程序的正当性问题。严格说来,法律的程序性本身包含着其正当性问题。但这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html -
了解详情
和制度改革都不足以应对中国的社会危机,惟有国民性的改变或文化的彻底变革才能使中国走出危机。他在“法制传统及其现代化”一文中指出:“试想,没有古代希腊罗马法观念的 一类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也反映出法律的无能吗?至于宗教,没有组织,不依靠程序,它如何应付外部世界的压力,又如何有效地维护和传递自己的信仰?6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