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的统一? 其次,对主客观要素界分性质的冲击。主观要素表达的是对行为人犯罪故意、过失或目的动机等内在心理活动和状态,客观要素体现的是行为人所实施的 犯罪既遂标准》,《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 [46]徐光华:《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以下。 [47]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0.html -
了解详情
要素的统一? 其次,对主客观要素界分性质的冲击。主观要素表达的是对行为人犯罪故意、过失或目的动机等内在心理活动和状态,客观要素体现的是行为人所实施的 犯罪既遂标准》,《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 (46)徐光华:《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以下。 (47)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68.html -
了解详情
道理。抽象危险犯与行为犯,尤其与举动犯的界限如何划分,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危险犯,包括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实际上只不过是希望犯的一 分为故意犯与过失犯。下面,对这两种犯罪类型是否存在未完成罪的问题加以分析: 1.故意犯 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未完成形态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16.html -
了解详情
。或许由于危害结果的刑法地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我国刑法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表现得不够积极。对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刑法学有以下观点: P258)理由是:我国刑法第14条明文规定,认识内容落脚在结果上,这体现了犯罪故意的内容应包括危害社会的结果的立法意旨。{6}(P259)有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1.html -
了解详情
。或许由于危害结果的刑法地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我国刑法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表现得不够积极。对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刑法学有以下观点: P258)理由是:我国刑法第14条明文规定,认识内容落脚在结果上,这体现了犯罪故意的内容应包括危害社会的结果的立法意旨。[6](P259)有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1.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删除。理由如下:(1)对于行为人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而予以容忍属于何种犯罪故意的问题,理论上争议较大。内地刑法理论上通常否认上述情况是独立的犯罪故意 ,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 [13]参见赵国强著:《澳门刑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 [14]同注[13],第7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46.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导致团体责任和结果责任。恰恰相反,如果像三阶层体系论者那样,将犯罪故意、过失排除在责任概念之外,才真正容易导致客观责任即结果责任。在 . {17}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法学研究,2009,(1):64. {18}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8.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导致团体责任和结果责任。恰恰相反,如果像三阶层体系论者那样,将犯罪故意、过失排除在责任概念之外,才真正容易导致客观责任即结果责任。在 . {17}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法学研究,2009,(1):64. {18}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4.html -
了解详情
出不同于英美刑法理论的特性。一般说来,在德国刑法理论体系中一般不讨论法人犯罪问题,而日本刑法理论则一般是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段的行为主体这一构成 这一章中专节讨论单位(法人)犯罪主体,在犯罪主观方面专设一节研究单位(法人)犯罪故意与过失[ 7 ] 。不过,这种观点没有谈到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56.html -
了解详情
出不同于英美刑法理论的特性。一般说来,在德国刑法理论体系中一般不讨论法人犯罪问题,而日本刑法理论则一般是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段的行为主体这一构成 这一章中专节讨论单位(法人)犯罪主体,在犯罪主观方面专设一节研究单位(法人)犯罪故意与过失[ 7 ] 。不过,这种观点没有谈到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