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同等重要。就此而言,设计一种合理的权力/权利均衡机制是必需的。然而,对我国到案制度的考察发现,无论是规范上还是实践中,这种均衡机制都 与低效。不过,由于缺乏必要事后审查机制,警察权力的滥用不可避免。有鉴于此,未来侦查到案制度的改革应充分汲取动态均衡的价值理念,在到案措施、到案羁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62.html -
了解详情
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修订的刑法主要立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同时也放眼国际上刑法改革的进步趋势,积极合理地借鉴国外有益 ,有不能盲目轻信,必须经过反复查证核实,才能采用。 ㈤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受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和技术对某一方面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二,它是加强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我国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而建立的各项环境执法制度和措施(如环境标准、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51页。 [35]胥树凡:《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探讨》,《中国环保产业》2008年第3期。 [36]胥树凡:《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47.html -
了解详情
and Bureaucratic Reform, in Pitman Potter, Domestic Law Reforms in Post-Mao China, pp. 270304. [9] 关于对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需的改革措施的讨论,参见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举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51.html -
了解详情
将是重中之重。 完善侦查阶段律师辩护制度的立法,涉及侦查权力的重新配置、犯罪嫌疑人和辩护律师权利的扩大、司法权力的适度介入、证据规则的修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监听。 对照这些要求,不难发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关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以及受聘律师会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189.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对法学是否是科学提出了置疑。25 在中国实行对抗制司法模式的改革以后,认为证据是一种社会事实的观点逐渐流行起来。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认为,案件的 由法院决定。另外依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73条的规定,鉴定属于法院依职权收集、调查的证据范围。很多学者主张我国应该引进鉴定人证人制度,对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17.html -
了解详情
的非正式渊源。[25] 何家弘对我国的陪审制度进行了研究,指出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表明,陪审制度虽然在一些国家走向衰落,但是在许多国家仍然保持了很 。[25]参见曹士兵:《最高人民法院裁判、司法解释的法律地位》,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 3期。[26]参见何家弘:《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28.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是在与诉讼制度的接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社会福利性的医疗单位逐渐向 20号通知中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确认: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的申请和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按照法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定位,即鉴定人是司法机关的助手。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定位是基于其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与此相对照的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当事人 为了赶在审限到来前审结案件,法官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另一方面,接受聘请进行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工作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工作量各有不同。要把两个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11.html -
了解详情
以证据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现在也仍然有学者将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作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但由于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天然核心地位,因此,关于民事诉讼 调查收集。理由是:其一,一般的电子证据,可由当事人收集,既可以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又符合我国取证制度的现有法律规定;其二,鉴于电子证据的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