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这多少有点类似于故意杀人既遂的成立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未遂的成立故意伤害罪的不当情形。此外,果真如此,还会出现以下 的主要依据。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之前,可参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 [46]关于上述观点的详细论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原则,只能按照同时正犯的各自归责的原理处理,结果应该是甲仅承担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32]笔者赞同行为共同说的主张。上述设例中,仅肯定故意伤害罪 了不同凡响的观点:共犯本质理论研究的终极原因,是为了能使法官在处理共同犯罪案件中达到刑事司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共犯本质理论不可能永久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犯;刑法中规定的目的犯是主观要素影响违法性的具体表现;中国司法实务中大量案件的处理也特别考虑了主观违法要素。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逻辑出发,应该认为犯罪 以故意为条件。一个开枪但未打中被害人的行为,是构成故意杀人未遂、故意伤害未遂还是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或者不能以犯罪处理,都必须在考虑行为目的指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320.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盗窃(既遂)罪是侵害犯,但盗窃未遂则是危险犯。⑴故意杀人(既遂)罪是侵害犯,但故意杀人未遂是危险犯。这种对应关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未遂犯 例如,由于杀人与伤害不是对立关系,故意杀人造成轻伤的,行为人依然对轻伤有故意,而故意轻伤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所以,故意杀人造成轻伤后中止的,应当认定为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自杀意图的,行为人对自杀死亡结果的原因力小,危害不大,可以不追究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但对在物质上对自杀给予帮助的行为人,对于自杀者的死亡结果具有较 的严重冲突状态下实施的构成行为(不包括已经完成的故意杀人犯罪)都包括在内。在1994年,一共有354件案件因此而放弃了刑罚。参见[德]克劳斯罗克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0.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自杀意图的,行为人对自杀死亡结果的原因力小,危害不大,可以不追究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但对在物质上对自杀给予帮助的行为人,对于自杀者的死亡结果具有较 的严重冲突状态下实施的构成行为(不包括已经完成的故意杀人犯罪)都包括在内。在1994年,一共有354件案件因此而放弃了刑罚。参见[德]克劳斯罗克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81.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理解犯罪之间的关系、解释事实认识错误、解决共犯过剩现象以及处理事实不明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承认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关键词】表面 构成 不能确实证明上例中的甲、乙未得逞,也应认定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由此看来,我国刑法理论对未得逞含义的激烈争议未必具有实际意义。 六、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主客观方面的必备 要件,本质上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须负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注:参见马克 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三刀, 事后发现对方在倒下的一瞬间已经死亡,仍然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日本 广岛高等法院1961年7月10日的判例)。) 三、结语 未遂犯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8.html -
了解详情
会对发生的结果做出何种判断呢?按其逻辑,回答理应是:甲造成了死亡的危险,应以故意杀人未遂论处,而丙造成了伤害的实害,应以故意伤害 主观主义的立场。[65]与此同时,在第一层面上肯定刑法主观主义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排斥结果要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毕竟全部现有的数据都表明全世界都持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096.html -
了解详情
。如开枪杀人未击中目标,即使停止继续射击,也构成故意杀人未遂。但如果行为人用刀杀人,第一刀没有砍死被害人,在其能够继续砍杀被害人的情况下,行为人自动停止继续 杀人既遂的罪责。同样是开了一枪,同样具有故意杀人的意图,没有击中目标者将被免除处罚,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击中目标者则应当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