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违法性,因而不具有可罚性。再如,在隐匿犯人罪中,请求隐匿的犯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因而不能以共犯处罚。如果不具有上述理由,则应依共犯处罚[ 5 ] 被害人的情况下,由于不具有共犯者的违法性,因而不具有可罚性。在行为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情况下,也不能以共犯论处,但该观点认为,如果不具有这些理由,就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5.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考察的是行为主体年龄、心智等责任能力方面和行为主观罪过方面(含犯罪故意、过失和期待可能性,当然至于期待可能性的位置在大陆法系中还存在争议),这样其考察面的内容自然也没有与前面阶段相重复。 这样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结论就是:同在我国体系下情形相当,在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7.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考察的是行为主体年龄、心智等责任能力方面和行为主观罪过方面(含犯罪故意、过失和期待可能性,当然至于期待可能性的位置在大陆法系中还存在争议),这样其考察面的内容自然也没有与前面阶段相重复。 这样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结论就是:同在我国体系下情形相当,在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75.html -
了解详情
}。 (7)其他问题。本阶段学者们关注的还有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刑事责任,证券法中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险犯罪 刑事责任的合理根据,从而将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境遇。特别是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刑事责任、雇佣犯罪中的刑事责任等等在刑法学的研究上都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3.html -
了解详情
超法规地犯罪性排除。例如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出现的被允许的危险、信赖原则、期待可能性原则、可罚的违法性等,都是实践中根据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没有从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本土化的排除犯罪性实质原则,上述被允许的危险、信赖原则、期待可能性等均为舶来品。当然这与我国刑法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有一定关系,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6.html -
了解详情
和青年学者研究的课题更为扩大,国外刑法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也列入他们的研究视野。如期待可能性、正犯、间接正犯、帮助犯、不能犯、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 博士论文选题进行研究。2002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刑法学研究会年会上,提交的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论文达17篇之多,讨论时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争论。有的学者还将器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9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整理,将故意、过失包含在作为违法、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之中,同时,将期待可能性或者行为人的属性也作为有责类型,看作为独立的构成要件要素。[2]现在, 符合性),而将体现行为人的行为本质(违法性)以及主观思想(违法性意识以及期待可能性等责任故意、过失)作为之后进一步深化对行为本质认识的因素看待,其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9.html -
了解详情
与考量刑事责任之轻重,从而避免刑法理论内部之不合理性。 六、违法性认识之更高期待可能性 关于故意犯罪是否要求必须有违法性认识,国内外学者中存有不同观点。罗马法有句 特别领域的业务人员来说并不是充分可信的辩护理由。因此,法定犯中违法性认识的期待可能性不是比自然犯低而上更高,换言之,认定法定犯时,也存在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1.html -
了解详情
、中外依然。虽然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有违“亲亲得相首匿”伦理原则,也有违期待可能性立法原则等。 诚然,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应该列入道德范畴之中,也似乎更属于廉洁 是衡度、取舍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根据期待可能性立法原则,而废除亲属们的窝藏罪。这样,势必搁浅窝藏罪条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67.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阻却事由的出现更是体现了强烈的人权保障之人文关怀。在有责性判断上的期待可能性的确立, 尤其是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的存在, 也使得犯罪论体系具有了浓郁的人权保障之出罪价值, 正如大塚仁教授所言, 期待可能性正是想对在强大的国家法规范前喘息不已的国民的脆弱人性倾注刑法同情之泪的理论。至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