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排他性,所以债权法当然不存在这一原则。在大陆法系的民法立法中,一般均承认物权公示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人民法院 第892条第1款第1句规定:“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 为取得一项土地上的权利以及在此权利之上的权利人的利益,应视为正确……”。 在此一般规则之外,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这一安排,虽然可以理解为是立法者考虑物权法可能单独通过,所以有必要将物权法的立法目的予以明确规定。然而物权法是普通法,对于所有人均应适用,它不 地位降低。试想,如果按其条文内容,有其他规定排除物权法的适用,那我们辛辛苦苦制定的物权法有什么价值啊?那就干脆别制定物权法了,何必劳神费力?总之,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83.html -
了解详情
着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现象。不过,物权法的这种国际化的现象在物权法的不同领域的表现并不是同一的。例如各国地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上表现出较大 第61页 ⑻同前注⑹,第143页 ⑼苏永钦:社会主义下的私法自治——从什么角度体现中国特色 载:《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第99-101页 ⑽刘保玉: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13.html -
了解详情
了客观真实观念。按照这种观念,物权法的使命就是确立物权类型和内容,至于物权的运动规律如何被调整,则是合同法的任务,如果合同的对象不是真实物权,则该合同受真实 注)的重新接轨”。苏永钦:《社会主义下的私法自治:从什么角度体现中国特色?》,二十一世纪物权法国际研讨会(2000年10月。北京)论文,未刊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93.html -
了解详情
的所有者与作为发包土地的所有者即集体或代表它的村民委员会又到底是什么关系?土地承包者不论是作为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确定的所有者,还是作为根据承包合同关系确定的 就应当是物权法上的其他所有权形式。然而,我们不仅不承认这一所有权的真实权利本质,而且用“集体所有权”这一虚化的公有权形式掩盖了真实的私有权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83.html -
了解详情
即特定物。(注:当然,没有先期物权即没有特定物的存在,也没有什么物权行为。)只要有了特定物,则不论当事人是凭借债权意思,还是依靠物权意思一个民法法典化后逻辑化 形成了没有物权公示就没有物权意思,从而也就没有物权变动的错误认识。(注:笔者认为,物权公示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原则,不具有普适性。对于像法国、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36.html -
了解详情
了什么权利,这些权利中有哪些依法获得了什么程度的补偿。这样,未获补偿的权利内容一目了然,成为衡量补偿是否公平合理的参数。 (一)集体土地被征收中农民集体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均未禁止的商业性(尤其是商品房开发项目)征收、拆迁的广泛存在。在《物权法》明确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征收条件后,《土地管理法》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00.html -
了解详情
。围绕着这条中心轴,民法典中的各项制度和规范将形成逻辑统一体。该中心轴究竟是什么,理论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意思表示说。此种观点认为,民法典应当 主体、客体、法律行为、责任。民法典的分则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权利)为中心展开,分则部分包括人格权法、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债权总则和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41.html -
了解详情
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主线一:个人财产制与家产制之矛盾 近代以来所移植的西方民法,其核心的精神和气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或说是权利本位的,或 可以说,理解财产制,就是高屋建瓴地把握民法。但这个角度却较少引人注意。 民法规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所谓人身关系,又包括两个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8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力产权、房地产产权等构成,这些新兴产权的内容,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物权体系和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 二 物权的经济本质及特征 在传统物权法理论中,一般将物权的特征 设置的效率问题,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考虑到怎样的物权体系更有利于发挥物的利用效率,在物权体系中设置什么物权,都应立足于效率的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