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性,程序性辩护在侦查阶段更应当受到重视。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辩护人职责的定位就很不合理。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 230页。 [24]相关论述参见陈光中、汪海燕:《论刑事诉讼的中立理念兼谈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5]参见前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7.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的案件被法院拘之门外或被法院裁判驳回;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不够明确、合理;司法鉴定和其他鉴定较为混乱;法官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乃至于偏向于一方当事人的现象 条件。 (三)再审程序的改革是既判力的制度保障 再审范围的大小与既判力效果的强弱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反相关关系。由于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施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0.html -
了解详情
) 内容提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人们对事实的理解产生怀疑:我们用以审判的事实究竟 》2000年第12期 3、 卢智勇、施文峰:《关于证据制度的几个话题》,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10期 4、 肖建华:《诉讼证明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7.html -
了解详情
实务部门也都很关注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如何在保障人权和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发现实质真实,进而对有罪者课予刑罚,是刑事司法的目的所在。各国、各地区 事实真相的发现,国家专门机关应在辩方提出申请时进行证据收集、调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和《律师法》第35条规定,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70.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的债权,可选择速度快、成本低的督促程序向法院申请支付命令。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该《决定》赋予刑事 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28]参见章武生:《督促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9]参见前引[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个中问题,笔者将在下文展开论述。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提及,那就是我国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把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等同于再审程序,从上面的论述看来,是有其逻辑基础的。 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有关刑事诉讼的司法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新的刑事司法制度不断被建立和完善,而新制度的适用又逐渐作用于法律实务工作者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司法调解的改革逐渐实现调解和审判程序的相对分离,法官一身兼两职的角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然而,即使在调审分离的状态 和解促和谐,机制创新谋发展,《人民司法》2006年第4期。 [35]参见赵钢、王杏飞: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注。因此,可以说,社会转型为我国司法证明领域重要性的凸显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背景。 转型社会所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制度的急剧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变法 。近年来的邱兴华、黄静案等引发社会关注的案件往往与司法鉴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9]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4.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此外,在关于证人资格、证人不出庭及作伪证的制裁,命令当事人以及案件以外的人提交书证,确定鉴定人资格、鉴定人的选任以及鉴定人作虚假鉴定的处罚,证据的 . [7]何兵.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中外法学.1996,(2).转引自D415《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制定实施,使徘徊不前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和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获得某种实质性的突破。《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其突出意义在于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的 规定方式对建立我国的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尤为不合适。因为一方面这会使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太大,而且缺乏依据,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改革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