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把握,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发布的立案标准分别确定。实践中要注意将执行活动中的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区别开来,注意将工作 失误与渎职犯罪严格区别开来 人员,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并且仅限于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范围;而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则是所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二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55.html -
了解详情
。其当事人的身份是由第一审程序中原告与被告转化而来的,是执行案件权利与义务争议的主体。无论是一审中的原告还是被告,都可能成为申请人,也可能成为被申请人,关键看行政裁判确定谁是权利人谁是义务人。 在行政机关依法自行执行的情况下,没有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而有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作为原争议一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22.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条本身加以引申,作了大范围的界定。此论认为,本罪主体即包括上列所说的执行义务人,也包括被裁判确定必须履行某种职务义务的司法人员。如上级 问题。对于案发地本来就是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根据刑事案件犯罪地管辖的原则,应由执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一些被告人据此提出回避申请,请求人民法院整体回避,这种请求是不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88.html -
了解详情
取非善意当事人财产变现价值相当比例以奖励举报人。 做到以上两点,非善意当事人在不服执行异议裁定的救济制度中恶意诉讼的诉讼成本增加了,利益损失也加大了,而由于 实现,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构建一个均衡的不服执行异议裁定的救济制度,必须考量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及需求底线,灵活地采取各种措施,这样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6.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地位上多是被告人和第三人。 第三,被申请人的主体不尽相同。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被申请人是负有特定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比如 条规定申请人可以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案件要求先予执行,没有生活、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等的限制。由于被申请人是行政机关,也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29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8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 了。另外,遗产继承人不是致害人,其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主体是不合格的。因此,对于已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是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不同市场主体必须进行平等保护的要求背道而驰。 (2)使当事人易因疏忽而丧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由于两类申请期限的 会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和不利后果。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在诉讼程序上加以规范。为了当事人能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6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不同市场主体必须进行平等保护的要求背道而驰。(2)使当事人易因疏忽而丧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由于两类申请期限的 权益,也不利于社会稳定。⒌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的做法不妥现在法院在执行民事、经济案件的过程中,首先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然后在被执行人逾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2.html -
了解详情
地进入债务围困的不利境地。加之一些经营状态比较好的企业因对这些“先天不足”的市场主体判断不准,进行民事交易行为后形成的债权本身就实现不了,即使通过诉讼获得 人员。法律对这些都未作出规定。其三,市场主体的合同风险意识尚未树立、强化。纵观目前执行法官案头的执行不能的案件,大部分法律关系缔结于1995年前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6.html -
了解详情
。 二、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一)有关法律关系主体 参与分配执行法律关系主体包括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申请参与分配人和法院。《适用意见》和 创新与争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黄金龙:《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规定:实用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刘汉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