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究竟谁能担此重任,不经尝试,很难有定论。 也有人主张加强责任究制,强制当事人关心法律,自动到庭,西周时,曾实行“两造具备”,既要求 :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王亚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第一版 15、《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王亚新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6、《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9.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其弊端不容忽视:第一,世界各国通常认为民事诉讼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领域,民事诉讼的发动和发展完全是当事人的事情,国家不应当介入个人私权领域,而 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的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可提起再审程序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 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查明案情,证明客观上真实,积极主动核实起诉一方的举证材料,甚至亲自收集、补充证据,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违背了人民法院收集证据规则,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法院收集 适时提出主义,并加强了证据的失权效力,即如果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事先并未告知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法官可不采纳。德国民事诉讼的这种加强证据失权力,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践中,其弊端不容忽视:第一,世界各国通常认为民事诉讼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领域,民事诉讼的发动和发展完全是当事人的事情,国家不应当介入个人私权领域,而 是法学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的任务和责任。参考文献[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可提起再审程序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2]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0.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责任,亦即他们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但我们认为,被告人及其 故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无过当之防卫的辩护事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否则无过当之防卫就不能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页;郭小冬、姜建兴:《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张卫平:《 逾期举证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并且认为应当给予制裁,但主张者并没有从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角度考虑。 [19]参见注[8]。 [20]参见注[8]。 [21]参见[日]新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规定住民诉讼的原告应以该地方公共团体的执行机关作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地方公共团体的执行机关追究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如果在诉讼中法院作出责令损害 诉讼领域,我国调解原则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4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我国应建立行政调解或有限调解制度。笔者认为,在行政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7.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因为检察机关应当以证据证明原生效裁判存在错误。检察机关除了通过当事人的申诉所提供的证据审查原裁判是否存在错误外,检察机关审查原 的背离,(注:张晋红.民事之诉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23.)违背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至于民事检察权和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权是否都应当成为启动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32.html -
了解详情
20条,该条明确规定:对没有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当事人,审判人员应当对回避、自认、举证责任等相关内容向其作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并在庭审过程中适当提示当事人 中的无限再审、判决缺乏既判力,法院职权提起再审违背民事诉讼判决自束性原理等等,都因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内在规律而为学界所诟病,大家比较普遍赞成的观点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04.html -
了解详情
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从没有单独的民事诉讼立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只是诸法合体中相对次要的部分。对此无须过多的解释,我们只要随便翻翻各朝的法典,即可 法律的许多基本论断都将受到挑战。但从黄着用来证明官府依例裁断的例子中,我们却看不到这种颠覆性的力量。黄氏并没有举出一件官府明确遵照某一律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