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赃价值47000元,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之 的关于罪名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发布于燕某行为之后,且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并非对被告人有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787.html -
了解详情
增设了战时缓刑制度{1}。 其次,关于刑法分则。在分则罪名上,1979年刑法典只有130个罪名,经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不断补充,至1997年刑法典通过 于人身危险性理论之上的缓刑、假释制度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广泛适用。以上的刑法立法改革现象自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9.html -
了解详情
耕地开发。为防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益严重的流失,故制定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10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条刑法规定过于宽,应当将对土地滥用的行为独立一条罪名——滥用土地罪。因为人口的增多,对食用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对公共财物所有权的行为”,并认为“‘非法占有’、‘非法所有’或者‘非法占为己有’在刑法上的实际结果(危害结果)是完全相同的,都表现为排除权利人对财产的 脱离占有物。在日本等设有脱离占有物侵占罪的国家,自然应该定此罪名。在我国由于刑法未设此罪名,第三者拿走这种财物,同拾得他人遗失物据为己有一样,无法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1.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共同构成受贿犯罪的自然人主体的完整外延,才具有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由于现行刑法关于自然人受贿类犯罪主体立法不够科学严密,导致法律条文的设置上存在着“真空地带” 公司、企业中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遗憾的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在吸收这一罪名时,对其主体范围未作任何变动。商业受贿罪当时的立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4.html -
了解详情
罪”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渎职造成损失罪”。1?符合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从罪状中选定罪名,所谓罪状是分则罪刑规范对犯罪具体状况的描述,指明适用该罪刑规范的条件, 中,冠以了“单位”的限制词,以显示其本质性。又如,为增强罪名的识别性,对修订后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中规定的性质基本相同,但在客观方面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57.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越来越缺乏可预测性和确定性?97年刑法实施以来的实践表明,着眼于仅从静态完善刑法(诸如细化罪状、分解罪名等)的种种措施收效甚微,静态的刑事 是,在不同的场合,出发点不同,意义不一而已。 [xxvi]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47页。 [xxvii] 转引自罗树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2.html -
了解详情
和刑罚执行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新《刑法》对1979年《刑法》作了修改,又增加了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等新罪名,这样就使在界定窝藏、包庇罪及 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客观特征 (1)窝藏罪的客观特征 何谓“窝藏”,1979年刑法颁行时,一般认为窝藏就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后来,为了适应司法实践中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将商业贿赂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但同时并未规定商业贿赂的单一罪名而是分散规定于刑法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第八章等章节中--商业贿赂犯罪 的利益。 四、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 (一)扩大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现行刑法第163条、164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规定的犯罪主体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4.html -
了解详情
{3}(P216)田口守一也持相同态度。{11}(P136) 三、基于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的罪名变更 在德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有权对检察官指控的事实细节,如实施犯罪 记载指控事实、指控罪名以及处罚条款等事项。指控事实一般即为犯罪事实,其并非指单纯的自然事实,而是指公诉或自诉的事实,根据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