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民告官”传统的国家来讲,显然是不现实的,缺乏可行性。最后,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限于行政机关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造成侵害的 两次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但在修改前后,都没有太多的人去关心它究竟为什么要修改,修改了些什么。因为不管它是否修改,修改了些什么,对人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59.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宣判后,邹政贤不服,向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 ,长时间终止认定工伤或者是直接不认定工伤,人民法院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第二个问题是给赵庭长的,上海的案例为什么会作为典型的案例,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781.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适用了《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论证了为什么时效要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起算,补充了一审法院不充分的说理。[3]但这一判决书被选登在《 起诉期限的裁定驳回起诉,而非判决驳回,但法院是无法通过起诉状就可以判断是否超过起诉期限的(其例证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59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自由裁量权。这一论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它的基本涵义应当说还是正确的。为什么会得出行政法是用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结论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行政 。我们认为,行政诉讼虽然是在保护原告权益的前提下对案件作出判决的。但是,行政行为的非公正对待并不限于原告这一单一主体,也就是说,一个行政行为若不公正地对待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0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自由裁量权。这一论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它的基本涵义应当说还是正确的。为什么会得出行政法是用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结论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行政 。我们认为,行政诉讼虽然是在保护原告权益的前提下对案件作出判决的。但是,行政行为的非公正对待并不限于原告这一单一主体,也就是说,一个行政行为若不公正地对待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8.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性文件,效力低于法律,交警依法律处罚没错,故撤销一审判决,维持交警原处罚。该案例虽说明了裁量基准不是法律,在行政执法现实情况出现裁量基准制定时未能考虑 外部规制形式,同时也是行政裁量自我规制和立法规制实现的保障。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审查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行为是否遵循了立法目的、原则和法律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24.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严重破坏法治。{6}(P196)况且,目的本身也是需要研究的。 (二)为什么需要目的解释 针对传统的三段论司法推理模式,唐志容说:如果正义是来自立法的 目的论纲(J).现代法学,1999,(5):5355. {20}胡肖华.行政诉讼目的论(J).中国法学,2001,(6):52. {21}沈敏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6.html -
了解详情
连续出台了若干制度性的规定;另外,针对改制企业的职工利益保护,最高法院也专门颁布过规定。可为什么我国进入诉讼的这类纠纷不见少,反而多了呢?除了这类 如果仅是从制度层面上考虑依法作出行政判决,缺乏对于现实行政诉讼应当如何有效运作的关注,就可能难以消解行政相对人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正感,使得问题的解决局限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两层含义,而是证明责任的两个阶段。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英美证据法学中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可以分割开来独立存在了。另外,这样划分也 理由拒不提供,如果这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如果是在行政诉讼中,这段表述语言则可以修改为:原告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恒定为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行政诉讼的原告也是有资格限制的,即他必须是行政管理行为的相对人,更 相同的司法机关对公益作为回应的政府机制。[11]同时,这也可以解释前述4起案件为什么到了法院会有不同的命运:2起案件因为提起的是私益诉讼而被受理;而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