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终究是相当有限的。/P> 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例如财产的经营、转让、继承、赠与方面)发生的概率大为 法与现代化的理论中,曾经存在过一种简洁而且极有影响的模型: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产生出与此相对应的现代法律意识,即人们逐步具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92.html -
了解详情
提升为推进法治的方针、策略和改革智慧。受到法治教育的、逐步提高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人民逐步在越来越高的层次和水平上参与和实现对国家、社会的各项 的路。这就已经足够了。孙中山所谓“训政”阶段,是指对公民进行训练,使有几千年封建传统、受现代化教育很少的中国人逐步学会在现代民主制下生活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4.html -
了解详情
敢说,波斯纳的这种解释一定就对。但如果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我们以前关于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弱的论断和命题也许就要修正。也许我们以前关于中国公民 看到所谓后现代法学可能阻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命题是一个很难成立的命题。因为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民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1.html -
了解详情
为主的强制性保护措施,从政策措施上保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四是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公民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就维护生态公平正义来说,培育公民的 进一步恶化。而1972年、1992年的世界环发大会曾就提出了人类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必须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此人类与生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087.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人们关于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带有基本倾向的法律意识。[15](P121)从总体上说,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导论第39页以下。另参见杜宴林:《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3期。)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在《司法改革审议会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是“从公民为统治客体的意识转变到公民为统治主体的意识。”[45]并且在此改革纲领中对公民主体性 》2001年9月14日)。 [58] 借用邱联恭所言的“主体性法律家”。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律师之任务》,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09.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民的必经途经和必要手段,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制度或体制包含 内容,如培养人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本身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5.html -
了解详情
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条件 和公正司法为重点,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继续完善和强化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与市场经济体制相 ...
//www.110.com/fagui/law_296530.html -
了解详情
与自然、社会、经济、其它文化形式的广泛联系中,所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法律文化是 历史阶段呈现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其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要实现民法文化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过程,必然是在新的时期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市民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3.html -
了解详情
与自然、社会、经济、其它文化形式的广泛联系中,所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法律文化是 历史阶段呈现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其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要实现民法文化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过程,必然是在新的时期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市民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