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效的行政判决和民事判决都是法院代表国家作出的裁判,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不存在哪个优先的问题。认可其中一个判决,或者完全否定两个判决都不利于维护我国 、 行政调解或仲裁裁决。 当事人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调解协议,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必然产生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以自愿履行,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5.html -
了解详情
终审制度,如前所述,经过原最终作出生效裁判文书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后的再审案件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申请和缠诉案件。(2)规定最高人民法院 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原裁判要么正确、要么错误,法院调解的空间和余地小;法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力争使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46.html -
了解详情
鼓励当事人审判前进行和解,或者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和解适用判例法。在审判前和解的方式和条件是由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持和解,或由与法官无关系的 上,建议在立法中明确调解的主体可以由法院之外的第三人进行。对调解人的资格要求、产生办法、调解陈述的证据认定、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等,应当逐步规范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14.html -
了解详情
更多的调解协议一定的法律效力。当前人民法院可以确认的调解协议仅为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达成的协议。笔者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种协议法院均可按照民事合同的性质予以 倾向于将它纳入其轨道,二者协调并行。从量上评价,诉前解决纠纷致力于减轻法院讼累,减少积案,使权利得以有效救济。从质上评价,诉前解决纠纷中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45.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情况下达成的合意,所以自愿原则就成为法院调解的首要原则,是法院调解制度得以存在的核心和基础。为提高调解的效率、妥善解决纠纷,在坚持 起的两周之内,如果当事人没有对此表示异议,代替调解的这种裁决就发生与诉讼上和解同一的效力;但当事人在上述法定期间提出异议的话,该裁决即自动失去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40.html -
了解详情
为诉讼标的,而不应以先前的纠纷本身作为诉讼标的。这样,一方面增强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民间自治得到国家公权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减轻了法院的办案负担。 (四)法院应 载《判解研究》2004年第5辑,第2页。 (3)乙茗著:《依法调解和为贵》,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26日,第14版。 (4)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1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一种诉讼制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法院均产生拘束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 的弊端和缺陷。 首先,有损审判权威。在庭审中,当事人在法庭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审判人员或者合议庭就应依法对协议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对其予以确认,进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05.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不严现象。某些法官为了追求当事人尽快达成妥协,而对已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视而不见。例如对当事人逃避税收问题,违法经营问题、建筑工程变相分包转包 当事人都有约束力。因此,应取消当事人反悔权,明确规定双方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经法院审查认可后即发生与确定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将民诉法中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3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后果。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内容之一,调解书是由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为了更 可以将其看作是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执行根据,由原审理法院或者与原审理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如果当事人分别向上述人民法院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16] 如果漏判部分由一审法院调解,再审作出裁决后当事人仍可以上诉,如果漏判部分由二审法院调解,再审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就无权上诉。第三, 制度。两审终审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它表明两个审级的法院各自作出的裁决都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监督主要是通过二审终审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