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可以按过错在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分担。而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对国家承担的责任,它具有专属性,即该责任专属于犯罪人,不能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分担 ,不能确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加害人自然不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只能按民事纠纷处理。(2)从危害结果入手,在结果犯中, ①法定的结果是否发生是犯罪是否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9.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是多此一举。从此意义上看,我国当前有关帮助犯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近似于德日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不要说。 但是,在我国 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11617页。 [1]黎 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昌.犯罪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32.html -
了解详情
上具有共同的过错(在共同过失犯罪中表现为共同注意义务);而客观共同侵权行为,其类型要素为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又与竞合过失存在某种相似性各行为人之间都没有意思 合过失。在谈论同向竞合过失时,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主要存在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37.html -
了解详情
版,第286页。 (22)前引⑿,第529533页。 (23)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2页。 (24)参见储槐植 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4)参见[英]H.L.A.哈特、托尼.奥诺尔:《法律中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与稳定。 3.有益于打击与预防犯罪、教育与改造犯罪分子 就被告人而言,对于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不一,容易导致被告人心理不平衡,在犯罪学意义上讲,被告人不容易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偶然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必然因果关系,二者都是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⑹在此类案件中,对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5.html -
了解详情
版,第286页。 [22]前引⑿,第529533页。 [23]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2页。 [24]参见储槐植 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4]参见[英]H.L.A.哈特、托尼.奥诺尔:《法律中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原则。 (四)非法人体试验罪认定中的因果关系 犯罪的成立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大陆法系传统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学说主要包括条件说、原因说和相当 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402页。 [25] 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学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26] [日]大塚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10.html -
了解详情
法复[1993]8号《关于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当事人不服治安管理理处罚而提起刑事自诉问题的批复》。该批复对于当事人不服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就同一事实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如 的存在范围,然后从经验法则的立场出发,判断具体犯罪构成中所要求的因果关系。关于刑法因果关系论的研究对象,在我国刑法学理论上存在争议,主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20.html -
了解详情
中间介入了洪水冲溃大堤这一自然因素,但这种因果关系仍然是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再如洛阳大火案中,引发大火的直接原因是养护员王成太的 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184.[2]赵秉志。新刑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80.[3]同[1]187页。[4]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html -
了解详情
50)但是,因果关系并不能对牵连关系做出确切地说明,如何判断前一行为与后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与犯罪论中的因果关系有无区别等问题,也是因果关系 :《论转化犯》,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40)顾肖荣:《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41)柯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