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制定规则的规则。”[5](2)制度安排。它是在宪法秩序下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的规则,具体指各种法律和制度。(3)规则性行为准则。它是源于意识形态的习俗和伦理道德 ,第99页,王业宇、陈琪译。[24]转引自《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2期,第26页,吴杰:《民事诉讼机制改革与完善的法律经济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1.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时间、审级及申诉和再审理由等诸多方面毫无限制,导致诉讼秩序混乱,使二审终审制形同虚设,终审不终;使终审裁判所涉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严重影响终审 当事人的利益,被另一方当事人无休止的折腾,一次又一次进行着毫无意义的“纠错”。参考文献: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0.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其与苏联原东欧国家民事诉讼体制是国家干预体制,貫彻了一种国家干预理论。而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当事人主导体制,其特点是非干预型,也就是说 中,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然法律体系也必然发生转化,从而体制同样必然发生转化。我们民事诉讼中规定的职权主义,越来越和我们的商品意识、商品生产者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4.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和技能,要求法官在判决中明确体现证明责任的思想和应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关子证明责任的理论铺垫-基本概念[9]目前,无论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诉讼实现其主张。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提出积极主张-在诉讼案件中反映为本诉或者反诉,应当就其积极主张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所要求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2.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对于简单无事实争议的案件没有适用的必要和意义。这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如上文指出,在开庭审理之前的准备 期限内提起上诉。”[10]对于不符合上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以及应当以何种形式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288、137条(1、2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制度,特别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对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均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举证制度的意义、原则、存在问题及 采用过,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空白。但是那一种观点能体现当事人举证活动和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特点,更能体现司法公正呢?这是本文提出构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之诉中,执行程序就几乎采用了判决程序的法律调整方式和原理,因此二者之间的必然包容关系是不能否定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对判决程序的理解,那么 方面,除了刑法313条规定有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之外,其他蔑视法院的行为并无追究规定。而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在适用上如何把握,存在着很多实践方面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85.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客体的核心意义就是对象。因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作用力之对象。?这里我们探求的是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和犯罪人;刑事 的内容与客体,因为权利与义务是以民事关系为特征的法律关系的内容,其与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权利与义务所指的对象不是一个概念;其二,对于刑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0.html -
了解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每每被判官们赋予了刑法上的意义。例如: “李广县吏贴,有何能为,鲍焕之屋主人,反 和判例解释等。……由于这些解释方法的运用,使中国古代法学达到相当的水平,并具有综合性、准确性、谐调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说,古代中国的法律注释学,是可与罗马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6.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标准的确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证明标准作为法律对人们行为以诉讼方式进行评价的尺度,决定了哪些行为或法律关系将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保证了实体法 也把“优势证据”或者高度盖然性作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现了诉讼证明的形式化特点。四、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差异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7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