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当作在根本上是以伦理的、以及人伦关系中实践的道理或条理为根基的东西。由此出发,就不能不认为,刑法中的行为,也是伦理观点中的行为。作为伦理主体的行为( 行为论的基础上,得出不作为不是行为的结论。因为不作为在物理意义上是无,而行为概念的标志是意识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不作为不存在这种标志。[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65.html -
了解详情
纳入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例如行为、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要求行为人认识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故意之所谓意欲。在这个意义上说,故意的意欲是 对一定的危害结果必须有认识。⒀ 现在看来,笔者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反思的。笔者曾以我国刑法中的诬告陷害罪为例加以论证。诬告陷害罪虽然不要求使他人受到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6.html -
了解详情
枘;另一方面,由于损害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一一对应,因此在传统刑法模式中,控方必须证实其间因果关系链条的清晰完整,而这对控方 出版,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总经销,108-109. [13][日]冈本胜.抽象的危险犯の问题性〔J〕.日本:法学期刊,(38卷2号):102 - 103.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76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当作在根本上是以伦理的、以及人伦关系中实践的道理或条理为根基的东西。由此出发,就不能不认为,刑法中的行为,也是伦理观点中的行为。作为伦理主体的行为( 行为论的基础上,得出不作为不是行为的结论。因为不作为在物理意义上是无,而行为概念的标志是意识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不作为不存在这种标志。[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48.html -
了解详情
枘;另一方面,由于损害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一一对应,因此在传统刑法模式中,控方必须证实其间因果关系链条的清晰完整,而这对控方 .日本:法学期刊,(38卷2号):102 - 103.[14][日]曾根威彦.刑法总论?新版[M].日本弘文堂,1995.90.[15][日]曾根威彦.放火罪の保护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40.html -
了解详情
生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 4 ]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 上编[M ]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 5 ] 黎宏. 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J ]. 中国法学, 1994, (4). [ 6 ] [德] 克劳斯罗克辛.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4.html -
了解详情
除开启社会科学探讨此类现象之风气,也使风险社会一词,成为当今社会科学领域当中一个时髦的关键词。风险一词在英文里是Risk,本意是指冒险和危险,从字面意义上来 凿衲;另一方面,由于损害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一一对应,因此在传统刑法模式中,控方必须证实其闯因果关系链条的清晰完整,而这对控方而言无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34.html -
了解详情
就总体而言,我国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显落后,不仅与国外因果关系之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与刑法学界对因果关系的研究相比,也还存在 责任成立和责任范围,在这两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归责事由在运作。在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范围内,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损害-第一次损害结果,作为责任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8.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的后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由于犯罪的形态各异,犯罪的外部要素因不同的犯罪或同一犯罪的不同形态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但任何犯罪或任何 。[38]从这些定义看,排除犯罪性行为中排除犯罪性的理由应当相当于英美刑法中的辩护事由。 对于犯罪构成与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关系,分别从犯罪构成理论和排除犯罪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8.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的概念及立法依据(一)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不正确 的认识。行为人发生这种错误时,就 (1)危害结果虽然发生,但并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有学者称为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例如:某甲开枪射杀乙,乙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