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尖锐对立,并最终导向了宪法秩序的瘫痪。造成这种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1911-1912年的大妥协所造成的新旧势力共治结构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行政专权;共和 这一形势下开始制宪,行政与立法两权的冲突日益激化。 三、1913年宪法争论中的行政专权 1913年是中国宪政思想的爆发之年,一场立宪大讨论牵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591.html -
了解详情
和结构逻辑,另一方面为重点开掘其中的若干主要问题,对于台湾地区的文化法制化的实际问题侧重进行了宪法价值评价和宪政秩序衡量,开拓形成了华文范围中的 ,2009,(2):9.韩大元、林来梵、郑磊.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J].浙江学刊,2008,(2):138. [8]郑贤君.宪法释义学与宪法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782.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从这个角度,对清末与民国时期宪法学传播、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尝试着进行一番分析。 一、清末时期宪法学方法的运用状况 中国宪法学起步于清末,宪法是传统律学所 论立法权》(1902)、《开明专制论》(1905年)、《宪政浅说》(1910年)、《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1910)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2.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事后法、禁止绝对不确定刑,都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罪刑法定因此也被认为是刑事古典学派为防范司法权侵犯个人自由 人民代表大会体制存在宪法体制性冲突。在现行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拟议中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宪政委员会或者宪法法院,既然产生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汇报工作,充其量就只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均较弱;D区利害关系较弱但关心程度较高。A区如:制定房屋拆迁办法中的被拆迁户和开发商;B区主要是对现有决策规定较为满意或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 顾昕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181页。 [4]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3页。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050.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没有效力),或者和法律一样可以为议会(立法机关)更改。因此,讲法治、宪政和有限政府有必然联系,如果宪法要发挥实质性作用,那么政府权力就不能是无限的 正义的途径、自治及其矛盾》,载戴维?凯瑞斯著,信春鹰译:《法律中的政治一个进步性批评》, 第75-87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84.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的分离,哈贝马斯认为,法律必须将从生活世界结构中独立出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化(哈贝马斯,1987a:164- 79)。法律是将生活世界中的 著作中认为,从某种程度而言,由于法律在正当程序得以建立和确保的民主宪政国家中是理性的,所以法律实际上被置于系统与生活世界之间。 [10]换言之,虽然现代法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html -
了解详情
了国家政权的结构组织和工作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法律基础。国家的组织和活动也必须具有合法性。在这里谈一谈宪政的问题。 法律实施难,司法机关呼吁执行难,行政机关认为依法行政难。法的实效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20.html -
了解详情
力量。[41]因此,公法机制是立法权对于行政权通过授权法案(Enabling Act)进行单向控制的机制,法院一般也不能对立法活动进行司法审查。进入行政国家阶段,其主要 历史阶段,是宪政结构基本确立后法治国发展的初步阶段,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法治模式。显然,我国行政法学在移植英美行政法治理念的过程中,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1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与义务在宪法中的地位,体现出制宪者对于公民宪法权利的重视。其次,现行宪法在宪法权利主体定义的准确性、宪法权利结构的合理性、宪法权利 基本权利保障[J].求实,2005(1)。 [8] 韩大元,王世涛.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宪政体制的整合[J].法律科学,2001(2)。 [9] 郑贤君.基本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