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认识,认为取消了收容审查,扩大了拘留范围,认为修改后的刑诉法关于拘留的规定把收容审查的内容全部吸收了,在实践中如遇到符合过去收容审查条件的就 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40条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4.html -
了解详情
无理缠诉,任意开启再审程序,既影响和破坏了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又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6条规定“ 暗箱操作,导致了当事人反复申诉和司法机关公信力降低的不良后果。(二)、启动主体的多元化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款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7.html -
了解详情
诈取判决的行为。此为法国等外国在其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一个再审事由,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作为当事人滥用诉权的一种表现,已经出现了原告通过捏造或隐匿 ,建议将来在全面修订立法时作出相应的规定。 以上为笔者关于审判监督程序设计的整体构想。将来的立法修订能否带来既减少人们对申诉难的抱怨、又缓解终审不终困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管辖,增加了终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受理申诉的规定,但仍有局限性。《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受理申诉的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再改革与再完善 (一)将审判监督程序改造为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将对生效裁判实施救济的程序称为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审判监督一词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不公或者实体有误,也只能向法院提出申诉意见或再审申请。无论是1982年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申诉权抑或1991年民事诉讼法改进后规定的再审申请权,其性质都是一样 民事诉讼目的论问题。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目的论应当如何界说,学理界尚有争论。与之有别的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关于民事诉讼法任务的规定,却是比较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00.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部分案件历时十余年,先后判决、裁定十余次,当事人仍然四处申诉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法院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被大量消耗,当事人在长期的诉讼 必须参加的当事人等。(3)未经合法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的。(4)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专属管辖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本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46.html -
了解详情
的后续程序,它可以改变原有生效裁判。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设置完整的再审程序,关于民事再审程序的规定大多在“审判监督程序”一章中有所体现,因此在立法 可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二是无次数限制。我国民事诉讼法从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出发,规定当事人可以在诉讼的任何阶段提供证据,一审可以,二审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3.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1]作为业内人士,认真解读《修改决定》乃为不可推卸 。 (四)关于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删除问题 《修改决定》第十九条规定:删去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对此,凡是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0.html -
了解详情
特色的规定充分反映了我国诉讼模式的强职权主义色彩。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除了在具体程序上做了改进,基本保留了审判监督程序这一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申诉量 解决,这个遗憾不知要留到什么时候!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凡属法院审判工作和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性和单位本位主义考虑,仍然不能保证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结论,同时也使当事人在心理上一直不能放弃继续申诉的决心。有数据显示,抗诉案件由上级法院提审的改判 一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民事抗诉权的规范与行使: (一)加强民事抗诉权的立法,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现行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规定与司法解释关于民事抗诉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