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事件(state of affairs,亦译为事态)。(注:英国学者指出:有时,犯罪的定义与其说是涉及到一个作为或不作为,还不如说仅仅涉及到一个外部事件,只要有 相应的手段,进而支配和调节人的身体活动,最后实现预定的目的。参见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事件”(state of affairs,亦译为“事态”)。(注:英国学者指出:有时,犯罪的定义与其说是涉及到一个作为或不作为,还不如说仅仅涉及到一个外部事件,只要 的手段,进而支配和调节人的身体活动,最后实现预定的目的。参见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有罪或判处公众认为严重侵犯道德而需要定罪的行为无罪,刑法的道德信誉就处于危险之中。[4]刑法效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刑法在市民中所赢得的道德可信性 ].法商研究,2010,(2):3. [8]朱华荣,苏惠渔.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J].求是学刊,1980,(1):103. [9]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2.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规定,后被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典所吸收。本文拟从罪名设置的角度,通过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刑法上的有关规定。 一、虚假出资?刑法第158 一罪的立法模式,早已有学者在研究参见赵长青:《略论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改革》,《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第72页。,本文不再详论。 以虚假出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74.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规定,后被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典所吸收。本文拟从罪名设置的角度,通过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刑法上的有关规定。一、虚假出资?刑法第158、 条一罪的立法模式,早已有学者在研究参见赵长青:《略论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改革》,《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第72页。,本文不再详论。以虚假出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7.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实施与其构成要件性行为不同的行为,⑹无论是直接目的还间接目的,都存在司法证明的问题,只是在证明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敲诈勒索罪是目的犯的一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第387页。 ⑷参见陈立:《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⑸⑹参见[日]大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042.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实施与其构成要件性行为不同的行为,⑹无论是直接目的还间接目的,都存在司法证明的问题,只是在证明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敲诈勒索罪是目的犯的一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第387页。 ⑷参见陈立:《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⑸⑹参见[日]大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834.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动机形形色色,法需要日见其多,法资源合理配置日趋突出,法行为选择模式日益重要,各种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为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吉林大学学报(社科),1995(6)。 [4]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J],法学研究,1991(2)。 [5]王清云、迟玉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50.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动机形形色色,法需要日见其多,法资源合理配置日趋突出,法行为选择模式日益重要,各种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为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也 :吉林大学学报(社科),1995(6)。[4]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J],法学研究,1991(2)。[5]王清云、迟玉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则是对法律条文中既无字面明文规定又无逻辑上包含的行为和事实比附援引。2000 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第一个刑法立法解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989年第2期;赵秉志:略论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载《河南法学》1989年第3期;赵秉志:刑法修改中的宏观问题研讨,载《法学研究》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