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这种间接地控制方式,来规范和调控社会和经济活动。[8]于是,法律和法学在有法可依和依法治国的口号下以迅速增长。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整个社会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 不是行将结束,而是刚刚来始。社科法学的研究的确很少提供什么宏大的理论,它给出的可能仅仅是一系列结论并不明确的个案,关于社会中的某个点的研究,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80.html -
了解详情
,但最终的减持立法并没有出台。 当社会各界在纷纷争论国有股应当通过什么途径以及以什么价格减持的时候,人们或许忽略了一个同样很重要的问题的讨论。这个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代表全国人民表达意志的机构,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在权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有法可依就是合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15.html -
了解详情
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11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理论工作者开始倡导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36.html -
了解详情
的场合,谁最终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要研究和探讨的正是应当根据什么因素来决定谁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以及为什么要由这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而 是“看起来很美”。在我国,当下要紧地是使证明责任分配有法可依。立法者在制定和修改实体法时充分考虑各种具体场合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考量具体法律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8.html -
了解详情
的质量和效率。无论是“有法可依”,或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无一不与法律家的活动及其素质息息相关;实际上,对于一个社会法治状况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法律家的 和行为模式来建构中国的现代法律家集团?其内部分工的合理状态是什么?应以什么方式和途径实现法律家共同体的结合与自治?在西方的法制史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5.html -
了解详情
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中国法律与国际法律的对接。如何界定市场主体?其依据是什么?市场主体并不等于民事主体。市场主体的界定离不开市场活动,离开市场 经营户、个人合伙以及作为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他们的违法行为容易受到追究。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市场管理者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08.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而广大的中小股东由于股权分离,所占股权比例又很小,根本难以发挥什么作用,所以非常轻视中小股东的参与权和发言权的行使。毕竟,就我们现在的股份公司 权利的实现而言尤其如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方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我国,显然由于改革尤其是股份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时间不到十年,证券市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场合,谁最终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要研究和探讨的正是应当根据什么因素来决定谁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以及为什么要由这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而 是“看起来很美”。在我国,当下要紧地是使证明责任分配有法可依。立法者在制定和修改实体法时充分考虑各种具体场合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考量具体法律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自己的习惯、经验、感觉甚至是关系来决定是否批准。因为许多审批事项甚至连鼓励什么,限制什么,鼓励到什么程度,限制到什么程度都不明确,规定缺乏科学性和合 、审批责任以及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作出更加完备和可行的规定,使行政审批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有良法可依。首先,一方面,许可审批应当依照权限由法律、行政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64.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的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领域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无法可依的状况,实现了有法可依;文化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逐步深入,以义务为本位的传统文化受到了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将这一规定放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在精神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