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渊源来看,本罪的合同似应指经济合同,因为刑法第224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主要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占有之推定,应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如何认定刑法第224条第(5)项规定的其他方法 由于在现实中用以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故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9.html -
了解详情
对贪污罪的主体作了规定。贪污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共财物的犯罪行为。本案被告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 存在冲突,所以假设不能成立,即承包关系不是民法通则规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刑法中的委托是指将一定的事务交给他人管理、经营,被委托人员需要以委托人的名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23.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得过于狭窄,因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认为,理解刑法意义上的持有,不能脱离我国刑法关于侵占犯罪的规定。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谓的持有( 他退还或交出非法占有的他人财物,实现不动用刑罚就能充分保护他人财物所有权的刑法目的。这一立法意图也可以从与刑法第271条对职务侵占罪的相关规定中看得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53.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实施贷款诈骗行为,故其非法占有的故意也必然产生于行为之前。那么,前四种行为的同一性,是否直接影响着对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所规定的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p#副标题#e# 否定说认为,尽管立法者在前面四项中所列举的欺诈手段,行为人都是在申请贷款之前就产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并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了相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47.html -
了解详情
转归他人所有,故对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据为已有或转归他人所有。 三、共同犯罪问题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与前两款所 较大的争议。为了解决贪污罪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27日作出了《关于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该解释涉及贪污罪的有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30.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财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所有权人夺回财物的场合,是不构成抢劫罪的,这一点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22] 司法解释上也肯定了这一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 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就是对这一思路在司法解释上的明确表述。对于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自己的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57.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 。)与交叉竞合(如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与票据诈骗罪的规定之间存在交叉关系,这种情况下应择一重罪适用法条。)(三)关于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3.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载《法学》1982年第2期。第五种观点同意第四种观点中关于1979年刑法典第150条第1款(即现行刑法典第263条前半段)以 抢劫罪基本构成所要求的非法占有财物的犯罪结果及其对抢劫罪基本构成既遂与未遂应有的意义。这实际上否认了抢劫罪未遂的存在,有悖于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基本规定和基本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40.html -
了解详情
之处与争议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拟论述之。?一、关于本罪的主体范围依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单位可以是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所谓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物品的举动。从刑法条文语句不能推导出行为人必须是携财而逃。实践中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行为人在骗取对方当事人支付的款物之后,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先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3.html -
了解详情
贷款诈骗犯罪的惩处。现就审理贷款诈骗案件中适用法律遇到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 ,不应计人犯罪数额。四、关于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按照《刑法》和《刑诉法》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