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以出卖为目的的倒卖外国妇女的行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答复》,2000年3月20日,两高、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 主观方面特征,如果有证据证明有关场所经营管理者与拐卖妇女的犯罪人事前通谋的,二者构成共同犯罪,对该经营管理者也要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同时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389.html -
了解详情
径直以本罪定罪处罚符合立法本意和刑法原则。同时,对于内外勾结的共犯形态,是否以共同犯罪处理呢?笔者认为,也没有必要。就像走私罪与放纵走私罪、脱逃罪与私 :《刑法》的规定与刑法理论以司法实践为基础并伴随司法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勿庸置疑,共同犯罪的构成形态不会也不应当一成不变。从主观方面来说,其构成形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75.html -
了解详情
径直以本罪定罪处罚符合立法本意和刑法原则。同时,对于内外勾结的共犯形态,是否以共同犯罪处理呢?笔者认为,也没有必要。就像走私罪与放纵走私罪、脱逃罪与私 :《刑法》的规定与刑法理论以司法实践为基础并伴随司法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勿庸置疑,共同犯罪的构成形态不会也不应当一成不变。从主观方面来说,其构成形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6.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防卫过当的主体 二人以上能否成为防卫过当的主体实际上是防卫过当能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案例:在某城市的农贸市场,个体户王某与 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以致发生这种重大损害。在认定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是否应当预见,要根据防卫人的身心状态、知识水平、经验等主观条件结合案件的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0.html -
了解详情
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以出卖为目的的倒卖外国妇女的行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答复》,2000年3月20日,两高、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 主观方面特征,如果有证据证明有关场所经营管理者与拐卖妇女的犯罪人事前通谋的,二者构成共同犯罪,对该经营管理者也要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同时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9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不能认定为共犯。这样一来,势必会得出一人也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的荒谬结论。这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二人以上的主体要件显然就不相符合了〔1 的参与行为,仍可成立片面共犯,只是呈现未遂形态而已。关键是看片面共犯的行为是否可利用,只要具备利用的可能性,就不影响片面共犯的成立。 4.片面共犯既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5.html -
了解详情
之侧面导之。如以此种说法为正确, 则对过失应作如下之认定: 对构成实现过失结果各部分之每一个过失动作, 至少在其本质上对于结果俱有相对之 能够得到刑法理论通说及司法实践的承认? 其承认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共同过失犯罪到底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现行理论的模棱两可, 决定了其很难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8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面,至少,社会上有不少的人、以及众多的媒体为他们唱赞歌;那对此我们是否应当放任不管呢?显然,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是与不是来回答的。这个例子给 犯罪的意图和决心,并最终实施了法人希望或鼓励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因此,法人是与其自然人成员构成共同犯罪,自然人成员是实行犯,法人是教唆犯。(2)法人人格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应如何定性?由于刑法立法中没有专门涉及渎职犯罪共同犯罪定性与处理的规定,理论界与实务界认识 间接主犯,被指使的人员则是从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同样肯定了身份不同的主体可以成为徇私枉法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97.html -
了解详情
编者的话:9月19日刑事审判版疑案讨论栏目刊登了杨军的《保管赃物,拒不退还──是否构成侵占罪》一文(以下称杨文),探讨了这样一个案例:杨某将盗窃所得 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赃物的行为,应以该犯罪的共犯论处。没有事先分工,而于事后进行的窝藏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能认定何某构成窝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