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以所有(归属)为中心,也更不是说所有权已萎缩成为“所有权的内容形态已限于不妨碍物资现实的利用。”〔10〕第四,传统民法物权法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物权 。马克思在谈到地租问题时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76.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的草案第3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原则与合同法的合同自愿原则是不同的。物权法之所以贯彻这一规则,从根本上 法中的自物权与他物权能同时并存于一物之上一样。这种双重所有权完全符合罗马法一物一权原则的要求,而不是什么“一物多权”。 (二)、德国的抽象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2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真正按物权法的方法加以规范,而是由债权方式加以调整,使其表现出的债权特征有明显的弊端。 第一,物权发生实行法定主义原则,物权的种类、内容概受法律 ,承包人取得土地承包权后,其经营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发包人的支配,经营什么、如何经营,取决于发包人的意思,并且承包人只能自己经营,不得将土地转包、出租、抵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69.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界对制定我国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的必要性和其积极意义基本上是取得了积极的一致,业界对此也是基本赞同,但在物权法由哪些内容,采什么模式,怎样进行法条 权利行使方式。对于所有权人是否能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设定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时是预先同意而享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行使权利之限制,出于对我国土地所有权和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2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物权的区分,学理上意义明显,而实践意义比其他物权分类方式更强烈。因为规范物权的变动和保护第三人是物权法的基本范畴,〔1〕而如何确定物权的正确性 有效成立不一定必然导致物权变动,所以不能以一个有效的合同当作自然发生物权变动的根据。这就是物权区分原则的内容。〔15〕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区分,就在于一个交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91.html -
了解详情
内关于请求权的内容以外尚有物权法中的物上请求权及亲属法上的请求权(如,具有人身权性质的权利的救济权,亲权、照顾权、监护权的救济权者是)等 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确定存在不存在法律关系,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各个构成要素是什么。”[26]若能清晰把握上述问题则能迅速将考察范围锁定,当可以避免耗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4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就立法思想和目的而言,草案是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三个物权法草案中最有价值的一个。草案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内容,其中有三个重大理论突破应当得到 的倾向性,抛开一个一直被奉为永恒真理的概念意味着什么?其否定意义不言而喻。 草案摆脱有体物概念的束缚,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无论立法本意如何,从客观效果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8.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人对物是否享有所有权,并非间接占有构成上所关心的内容。即便间接占有人是物的所有权人为间接占有表现的常态,亦不能由此而推论不存在间接占有人非 谨慎再谨慎! 注释: ①本文所使用之草案文本,为中国法制出版社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2005年7月第1版。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92.html -
了解详情
回答问题15,须先介绍什么是典当。人们习惯于将典与当并提,称为典当,实际上典和当不是一回事。典是中国传统习惯中的典权,物权法未有规定。现在各地的 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处置不良资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五)实际转让的资产包与转让前公告的资产包内容严重不符,且不符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97.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权利制度构成,每一种权利制度都由具体的法律规范组成。从民法的体系到权利制度的具体规范,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决定制度安排顺序,民法学界关于民法典起草 这种解释难以服人。因为该条规定的内容本身背离了物权法定原则,所以这种解释既缺乏物权法原理上的依据,也经不起逻辑推理方法的印证。无论从制度借鉴原因上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0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