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消除建议或意见置若罔闻的不 作为,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作为。然而,结果只有一个,并且该结果与这两个 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的危害结果应否包括危险结果,这是一个需 要研究的问题。事实上,在我国刑法学界,过失危险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否定论者认为,增设过失危险犯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80.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才被实现的行为;另有学者将其解释为:如果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不法后果,而该行为是由于在有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作为 虽然是不符合规律的,但并未被排除,在重要时刻(这里不是指结果发生之时,而是指具有因果关系链时),已经具备了责任能力。 笔者认为,折衷说主张将故意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85.html -
了解详情
预防与法益保护方面日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作为结果的危害渐渐不再是刑法关注的重心,尤其是在法定犯中,惩罚的根据越来越不依赖于现实的侵害结果,而取决于具有 过程。因此,行为人无须知道损害,也无须建立起因果关系,只要是自己的风险决定违反刑法的风险规制,即应负起刑法上的法律责任。[17]在以上论述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7.html -
了解详情
预防与法益保护方面日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作为结果的危害渐渐不再是刑法关注的重心,尤其是在法定犯中,惩罚的根据越来越不依赖于现实的侵害结果,而取决于具有风险 过程。因此,行为人无须知道损害,也无须建立起因果关系,只要是自己的风险决定违反刑法的风险规制,即应负起刑法上的法律责任。⒄在以上论述中,没有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3.html -
了解详情
。在上述立法演变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即1906年出台的《违警罪章程》是作为特别刑法面世的;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院却于1943年《违警罚法》三读通过 而且还可以简化法律规定,优化法典结构。这里既包含着法律的实用主义取向,还有犯罪刑罚的因果关系之法律逻辑思维在起作用。人之脑筋,因同性质而求其类,则记忆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2.html -
了解详情
。在上述立法演变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即1906年出台的《违警罪章程》是作为特别刑法面世的;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院却于1943年《违警罚法》三读通过 而且还可以简化法律规定,优化法典结构。这里既包含着法律的实用主义取向,还有犯罪刑罚的因果关系之法律逻辑思维在起作用。人之脑筋,因同性质而求其类,则记忆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性。 3.宽容性。严格说来,公正与宽容不是包容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的两种社会价值观念。然而,具体到刑法领域,作为与严厉相对应的范畴,宽容缓和着对 了社会公正观念,报应的本质就是公正,如果刑罚的公正性应该得到尊重,立足于因果报应的罪刑关系来考察刑罚之所以应该存在的根据,便合理而正当(邱兴隆:《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4.html -
了解详情
益之危险状态为已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侵害法益的作为或者存在不作为并将某种法益置于危险状态即可,而不以对法益产生实际的危害结果为必要。危险犯中 害结果的发生,这会造成时过境迁带来的取证困难、因果关系难以认定以及责任分配难以确认等弊端。将污染环境犯罪设置为危险犯,有利于及时、准确并高效的追究环境犯罪的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91.html -
了解详情
有能力履行却没有履行这种救助义务而产生严重结果的,应当对所发生的结果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在肇事行为完成后,肇事人又 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仅只考虑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2.html -
了解详情
有能力履行却没有履行这种救助义务而产生严重结果的,应当对所发生的结果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在肇事行为完成后,肇事人又 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仅只考虑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