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判决的和解因素列入判决书,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刑罚执行阶段因和解而作出减刑决定的,应当报请审判机关批准,并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 2.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效果相统一角度出发,现阶段的立法不应过度地扩大刑事和解的效力。笔者认为,制度构建中应区别犯罪主体,把刑事和解的达成和履行分别作为定罪量刑的酌定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对刑罚措施的合理补充。 (三)制度构建 1. 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基于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及加害人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判决的和解因素列入判决书,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刑罚执行阶段因和解而作出减刑决定的,应当报请审判机关批准,并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 2. 刑事和解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36]万高隆:构建和谐社会,完善行政救济制度,载《求实》2005年第12期。 [37]参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4章,《刑事诉讼法》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2期;杨宏亮:完善检察机关不立案监督机制研究,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2期。) [40]法治斌、董保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权益和自由拥有最终和权威的处置权。最后,在民事和行政审判领域,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出抗诉, 作出纠正,这的的确确带有一定的“乌托邦”的意味,构成了一种制度上的“神话”。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存在,还对司法裁判的独立性和控辩双方的对等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不是不可以展开研究,而是应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得到清理、基本的司法制度得到合理构建之后,才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就中国的“两审终审制”作一简要的分析 构成严重的威胁。尽管根据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上下级法院属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像检察机关那样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理论上看,上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72.html -
了解详情
的解读空间。如《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对于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可以交有关机关执行,但是何谓有关机关,法律语焉不详。又如,《刑事诉讼法》第280条 以及法院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情形、申请复议的期限、理由、复议的程序,检察机关如何具体监督该程序等,法律均未提及。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进一步进行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1.html -
了解详情
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法院实行立案、审判、执行分立。各级人民法院在原有的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的基础上增设立案庭、执行局等机构, 试点工作;2010年10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通过从社会各界选任人民监督员,依照监督程序对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出现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904.html -
了解详情
却了刑罚目的的实现。剖析积弊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对于探究监所检察在刑罚执行监督方面的出路,捍卫司法正义,提升司法权威与公信力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 法律监督该承担怎样的不利后果,法律均没有规定。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实践中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8] 3.标准混乱、违法操作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61.html -
了解详情
三类的刑事法治新模式;[x]三是恢复性刑事司法的兴起。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适用在刑事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两类案件,近年来受西方恢复性司法的影响也被推广适用于 依法司法、依法办案局面的形成。应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形成对侦查行为、审判行为及执行刑罚行为的充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督促刑事司法权的规范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01.html -
了解详情
却没有建立起关于这些规则的有效执行体系,特别是忽视了程序救济的必要渠道。[2]简而言之,我们缺少公益诉讼制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之规定, 机关一般可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明确化、具体化。即可以确认其以国家公诉人的名义提起行政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4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