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概念明确、条文清晰且具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对于死刑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量刑情节认定、罚金刑幅度、缓刑适用条件要具体化。在刑事诉讼法中,要明确延期审理 ,2008年,第772779页。 [11]孙谦、童建明:《遵循刑诉规律优化职权配置》,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22期。 [12]彭东:《三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8.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还要考虑合理性和必要性。笔者反对只要具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明价值,就一概予以扣押的强职权主义的做法,而认为应当探讨在确保诉讼顺利进行的 特定情况下紧急拍卖,以变价款代替物品。但在拍卖之前要通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将拍卖结果通知当事人。还应提高保管程序透明度。通过当事人亲自见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8.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范围太过模糊,何为犯罪情节轻微,立法并未明确界定。而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认定是检察机关作出酌定不起诉的依据 的案件,往往终结侦查并作出撤案决定。该决定只有公安机关的内部制约,外部监督几乎没有,也易于滥用职权造成对犯罪的放纵。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追诉犯罪的欲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3.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四、关于二审发回重审的问题 发回重审是我国二审裁判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发 的范围,除非存在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况,二审法院无权干预。对于和解时间的认定,应当以被害人明确表示谅解被告人的时间为准。如果赔偿发生在一审期间,谅解发生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违法的问题,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很难认定其为违法,由于不当或明显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甚或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造成损害,很难 原则暴露的问题更多。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有关公、检、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原则、条件等等,有的时候要判断某个行为是否违法,可以很容易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15.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如果仅据此规定,受害人还需要对侵权事实与侵权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在本案中,原告必须证明究竟是哪一家的砂轮 叫孤证不能定案。本案中只有一个证据,不够证据的量,根据数量规则,本案不能作出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认定。但是,如果本案属于民事诉讼,比如原告诉求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6.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对争议的事实和证据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就形成了对裁判结果的信任感。承认当事人作为自主、负责的理性主体的地位就是对当事人作为人的尊严和 了特别的关注。其36条第1款明确规定,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除审查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外,对案件起因、被害人过错及被告人平时表现等酌定量刑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公诉人不得滥用对被害人的同情、对被告的不当称呼、夸张性的语言、对陪审团社会责任的强调等手段,以情绪化的不当方式激起陪审团同情,获得有罪认定。五是 判决的撤销。据此,有的法官认为,该认定方法使被告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让被告证明公诉不端对于案件结果的实际影响无异于令其自证无罪。[14] 以上两种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第359条引诱他人卖淫的;第427条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等等。在英国和美国都有单独的教唆罪的判例。因此,笔者认为,应 技巧等诸方面进行判断。 (二)意志因素指行为人希望或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通说观点认为教唆犯的主观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笔者认为不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得不到实现,就难免使审判流于形式,难以保证通过审判程序纠正侦查、起诉中事实认定的错误。此外,根据心理学规律,审判人员在过于积极地进行审问、询问时,往往会 ,被害人才可以上诉。确定上诉要件时,可以综合犯罪种类(如警察人员滥用职权等)、声请不服的原因等各种因素;另一种方案是设立被害人向检察机关声请不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