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10]在遇到加重或者减轻处罚情节时,不少学者主张以选择上下一格处罚为适宜。[ 的是,酌定减轻处罚案件的审理程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现行刑诉法并未作出特别规定,故应当在实际操作上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酌定减轻处罚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840.html -
了解详情
、诉、监(法律监督)、防(犯罪预防)一体化工作模式,由同一承办人负责同一案件的批捕、起诉、诉讼监督和预防帮教等工作。要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部门 减刑、假释,其残疾、疾病程度应由法定鉴定机构依法作出认定。第二十一条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和本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761.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罪犯临刑会见审批制度,即认为并非所有的死刑罪犯都适合安排会见,罪犯要求会见的,要选择性地安排,是否准许,要建立在对案件的舆情反映进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 进行必要教育,确保会见工作顺利开展。被告人从被抓获归案,历经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一审、二审及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时间短则一两年,长则多达几年。这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1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无论是自行和解还是在有关机关主持下和解,都不能自行达成协议,任意处分权利和影响对案件的处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听取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意见的 上签了字。2004年8月3日,平顶山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被告人李怀亮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李提出上诉。2005年1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60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机能,两者各有优劣。[14](2)犯罪构成理论的实践研究。有学者从疑难案件解决的角度,认为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具有相同的入 认为,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中审判的时候应指判决确定之日,即行为人在一审、二审和死刑复核期间已满七十五周岁。[23]对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8.html -
了解详情
和实现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机能,两者各有优劣。(14)(2)犯罪构成理论的实践研究。有学者从疑难案件解决的角度,认为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具有相同的入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中审判的时候应指判决确定之日,即行为人在一审、二审和死刑复核期间已满七十五周岁。(23)对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83.html -
了解详情
示例。[10]我国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件的犯罪人因在二审程序中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方的谅解,法院将一审判处的死刑改判为死缓。对这一 法官应当在替代性纠纷解决过程中不断受到锻炼。[13] 在我国,建立中立调解人制度的地区多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如2005年11月,上海市杨浦区公检法司机关共同发布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22.html -
了解详情
设置,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的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庭审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审。在通常情况下, 宣判以后,还必须经过一个法律的规定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核准以后,死刑的判决、裁定才能够生效,交付执行,也就是说,对于这类案件的判决、裁定,即使经过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92.html -
了解详情
李昌奎案件始末,看似一宗因感情纠纷引起的手段极其残暴的杀人案,竟然历经了一审死刑、二审死缓,再审死刑的审判之路。当专家、学者、民众对李昌奎案争论不休时 案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网民支持判处被告人死刑,而对有利于药家鑫和李昌奎的言论进行强烈批判,但由于民众不能进入到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能了解案件的全部真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76.html -
了解详情
》第1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07年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第32条明确规定了被害人出庭作证的 中对地铁监控截图中人像所作的人像特征上符合的意见、公安机关依据监控录像抓获被告人的案发经过,和被告人在一审庭审中承认过他曾于2009年3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3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