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审判权要受到陪审团、量刑指南、遵循先例等制度约束,且这些设计与其精英化的法官队伍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对刑事审判权进行监督和限制是现代法治国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基本规律与人权保障的社会共同价值。至于将该权力赋予何种主体、采取何种监督方式,则与一国的历史传统、宪政体制、法律文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宪法明确地规定了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注2)。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既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 效率与公平、竞争与稳定的关系。? 第二个原则:国情特点与国际标准的结合原则? 社会保障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人权、保障人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54.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人权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管制是保障的手段,保障人权是管制的目的,政府的法律管制是人权保障的最后屏障。网络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人们可以自由的 也不能越权、恣意限制与剥夺公民权利。基本权利保障构成政府管制不可或缺的宪政基础,政府管制的存在与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精神并行不悖,一切政府管制行为必须以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47.html -
了解详情
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的经济发展观,发达国家率先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第三,吸收了17世纪以来人权保障的经验。20世纪中叶以前,体现个人本位的财产权、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被列为宪政国家支撑公民基本权利的四大支柱,总结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86.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第11条中写到:国民享受一切基本人权不得受到妨碍。本宪法所保障的国民的基本人权,作为不可侵犯的永久权利,现在和将来均赋予国民。[4] ,如公共交通系统。机制中是共性多与个性。 [2]罗豪才: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人权》,2009年第6期,第4页。 [3]H.van Maarserveen an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42.html -
了解详情
较高的国家,均在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详细规定刑事程序中涉及人权保障的证据规范,如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或自白任意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这些规范也许 的重要性,所以现代国家在设计和运作刑事诉讼制度时,均强调程序的正当性,更多地关注涉讼公民的基本人权保障。根据正当程序观念 ,刑事诉讼不仅应追求结果的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更加需要在诉讼过程中强化双方当事人的对抗。[11]因为,一方面,先例拘束原则是判例制度之下法律适用的基本法理;但另一方面,事实上又不可能真的存在 模式,审判采行职权主义。只是随着近年来人权保障的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导致传统职权色彩过强的诉讼制度引发强烈不满,因此转换诉讼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4.html -
了解详情
信赖,被视为正当性权力[11],是人权保障的最后堤坝[2]。裁判具有国家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双重属性,裁判既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活动,同时,也是公民接受审判 决定着某一案件应否进入诉讼渠道,某一权利能否通过诉讼获得救济;而审判方式改革、提高审判质量等问题更强调案件进入法院之后,如何提高案件审理水平,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1.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他诉讼行为,是一种公法上的基本权利干预,即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以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前提下,许可国家以订立法律的方式来限制[4]都有清楚的认识, 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和实践远不完善,不利于人权保障。因此,在宪法中对于一些刑事诉讼法原则予以规定,将人权保障的要求国家根本大法予以规定,使其具有宪法之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7.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公民的名誉、人格尊严等权利,对人权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而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相关法律文件中称为人权保障的基石。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程序确认为有罪以前,应在法律上推定其无罪。被告人不等于罪犯,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只有确认无罪推定原则,才能在诉讼中有效地保障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