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那么罪刑均衡的另一面便体现着罪对刑的规定。即从罪刑之间的因果顺序上看,犯罪导致刑罚,刑罚归因于犯罪,只能是犯罪决定着刑罚,而非刑罚制造 试图划分开法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界限,将伦理道德排除出刑法的保护圈。对于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大陆刑法理论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法律伦理主义主张法律包括刑法在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6.html -
了解详情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的观点。[2]当代综合主义刑法学坚持相对意志自由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受因果规律的支配,人的意识和意志是由客观现实所 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 [10]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11]曲新久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487.html -
了解详情
的话,那么罪刑均衡的另一面便体现着罪对刑的规定。即从罪刑之间的因果顺序上看,犯罪导致刑罚,刑罚归因于犯罪,只能是犯罪决定着刑罚,而非刑罚制造 试图划分开法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界限,将伦理道德排除出刑法的保护圈。对于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大陆刑法理论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法律伦理主义主张法律包括刑法在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16.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即使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不影响定罪。如果占用、征用的有关人员采取欺骗的方法致使行为人不知而认为条件 个人与社会发生冲突时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因此,刑法在一个社会中最敏锐地体现着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现实价值观念和社会对于源于本身的弊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直观相比较中完全是不同质的,它们在任何直观中都永远不可能找到。例如,因果性范畴就无法通过感官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要能一般地应用于现象( 对于那些认为不构成犯罪的受试者,王政勋教授提示他们注意本案例与刑法第21条第3款的规定之间的关系。[21]经过提示,个别人恍然大悟,更改了原先的决定;另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387.html -
了解详情
肌肉的收缩或静止;二是有意性,即有意思支配的可能性,既可以 表现为积极的指导因果法则的形式,又可以表现为能够支配而消极地不去支配的形式; 三是对其 ,就是关于刑法条文、构成要件、犯罪模型、犯罪构成与刑 法上的行为的关系问题。刑法条文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将立法活动中凝聚成的国家意 志进行庄严宣告,立法层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减免提供正当化的解释事由。同时,在对期待可能性考察的过程中,通过对行为人行为时客观情形与犯罪发生之间因果联系的具体分析,可以将犯罪的原因纳入到刑法规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17]、田宏杰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犯罪构成关系的理性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 [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53.html -
了解详情
新派将自由意志视作心中存在的幻想,[15]在新派看来,人的行动不过是无人格的因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并不在理性的掌控之内,而是被先天的生理因素和 对刑法主观主义表示支持的观点,参见郭泽强:《主观主义与中国刑法关系论纲认真对待刑法主观主义》,《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4期,第454-465页。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096.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是否明确,首先应该从社会民众的角度去考察。否则,在逻辑上似有因果、本末倒置之嫌。 其次,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看,刑法适用的对象是一般民众,即刑法是用来 严重以及后果严重等为要件的数额犯、情节犯。这就导致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关系,即对于一种行为类型,如果程度重便是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3.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是否明确,首先应该从社会民众的角度去考察。否则,在逻辑上似有因果、本末倒置之嫌。 其次,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看,刑法适用的对象是一般民众,即刑法是用来 严重以及后果严重等为要件的数额犯、情节犯。这就导致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关系,即对于一种行为类型,如果程度重便是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