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被告人都会由于法庭无法证明每个被告人单独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被宣告无 罪,如果真是这样,受害人的生命权益如何得到法律的保护, ,载《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③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4页。 ④ [日]大谷实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2.html -
了解详情
中如果医院不能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和过错举证证明,就应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2005年12月7日,江苏如皋法院审结 中,医务人员的过错只有过失一种形式,因为故意造成病人损害后果的,就构成刑法里的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不再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医疗纠纷中的过失,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09.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因果关系种类是相同的,都是导致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而间接结合中,因果关系的种类是不同的,其中只有一个或一部份行为是导致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其它行为 偶然结合,产生的损害后果是可以分割的。 为了说明以上区分方法,笔者试举二例: 案例一:2005年10月,冯某请来自家亲友共八人,乘坐其驾驶的农用客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81.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构成要素中排除出去。 六、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将陷入罪与罚因果关系的悖论之中 一般来说,法官对刑事案件的裁判,首先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不断发展、调整和修正,以适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需。上述案例并非笔者虚构,而是笔者在刑法审判工作过程中多次遇到的真实案件。随着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从受害人确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等四个方面来认定名誉权侵权责任。台湾地区对该 的保护机制提供最有利的支持。同时,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不外乎我国现行刑法第285条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犯罪、第286条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91.html -
了解详情
的含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从而违背依法审判的初衷,也使严格规则主义和罪刑法定原则陷入自相矛盾,这就是规则变异现象。 一、成文法的道德困境 规则变异现象并不 取决于法律规定,而取决于当时的社会道德,头发的颜色与继承权的归属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归根结底是个道德问题。以头发的颜色作为划分权利义务的标准,完全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20.html -
了解详情
人应当按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修改后的刑法新设定了“飞行肇事罪”和“铁路运营肇事罪”,因而航空人员和铁路运营人员不能构成交通 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交通肇事行为和救护措施不力,和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肇事者仅仅是将被害人送到医疗机构而后逃逸,致使医疗单位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3.html -
了解详情
等人格权请求权内容,就是因为人格权请求权属于侵权请求权救济的前一阶段,这一点与刑法中的“既遂吸收未遂”理论有某些相似之处。第三,人格权请求权的基本性质 请求权时,权利人只需要证明妨害行为的违法性、妨害行为可能发生或者正在进行和因果关系为已足,不必像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那样,权利人必须证明构成侵权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html -
了解详情
,他就其不当行为而要对任何受到其行为损害的人承担法律责任。8在刑法中,绝对损害(absolutewrongs)的概念仍然存在,但是,它在侵权责任法中则逐渐 有所谓的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所谓三要件说是指过错侵权责任应当由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构成,15所谓四要件说是指过错侵权责任应当由损害事实、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时存在的原则。但是这一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原因与结果的因果联系,属于客观范畴,而责任能力属主观范畴,即使客观行为之间 。第一个问题是原因自由行为能否由不作为构成。经常被引用来说明原因自由行为的一个案例是:某铁路扳道工意欲致两车相撞,而有意使自己陷入酩酊昏睡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