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自列举之违法行为中剔除,则该事实不予处罚;属此情况且已判刑者,即使判决已确定,判决之执行及其刑事效果亦须终止。我国刑事立法 law and Criminology, 429-468. [6]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在论及民法的溯及力问题时,指出:关于民法施行前发生之法律关系成立所必要之事实,规定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提问的拒绝回答而直接推断被告人有罪,也不得把沉默、拒绝回答具体提问作为从重判刑的根据。 两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对现行法的改动较小。但在具体 法律和有关法律解释对于证据能力本身就缺乏必要的规范性限制,对于如何调查与证据能力问题相关的程序事实也没有任何可供依据的程序规则,况且合议庭当场也无法进行充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6.html -
了解详情
并执行刑罚后,无论何时回到我国,也无论犯什么样的罪,均谈不上构成累犯的问题。[7] 相比肯定说过于笼统,否定说过于武断而言,笔者认为,折衷说还是比较可取 个法域对累犯的要求都是有所不同的。 在香港、澳门因犯有期徒刑以上罪被判刑并被实际执行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在大陆地区又犯有期徒刑以上犯罪的该如何处理,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基础展开讨论,论述了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刑罚适用问题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适用 前言 辨别是非能力的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以及未满16岁的轻罪被告人,应当判刑,但应减轻处罚。《法国刑法典》的规定,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7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整个的刑诉制度和刑事审判制度作出全局性调整;局部性是针对实践中某些十分突出的问题,通过颁布单行法规和修改决定的方式进行局部性的改革调整,如对庭审过程中的 证人证言或者鉴定结论等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疑问,就会影响定罪或者判刑,但是,控、辩双方各执一词,法庭无法及时判定真伪,很有必要先宣布休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35.html -
了解详情
还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采纳大多数的专家证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家证人资格问题上,英国法律对于正式的训练及书面证书(paperqualification)、执业经验,以及相关的组织 犯罪情节其判刑的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也给法官的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和制订法对刑事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均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6.html -
了解详情
条仍然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791984),114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 革命棗反革命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半个世纪来给中国人造成无穷困扰的一大问题,是人们陷入革命棗反革命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无法自拔。至今仍为一些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则可以适用刑事立案监督程序监督公安机关立案。 二、刑事立案监督程序中的有关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87条比较原则地规定了刑事立案监督的程序,此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通知立案的案件一般应是能够批捕、起诉、判刑的案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知立案的条件就是立案的条件,达到上述三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中并不存在。 二、司法解释中的排除规则 尽管刑事诉讼法没有就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作出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却对此建立了一些规则。 昆明市公安局侦查人员对杜某采取刑讯逼供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两名侦查人员因为对杜某采取刑讯逼供行为,而被定罪判刑。参见《杜某案件:警察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1.html -
了解详情
逼供现象,在新刑诉法实施后,有的警察甚至还因刑讯逼供致人死亡而被判刑。有的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只是走过场,先定后审现象仍然存在,律师辩护依然是 ?如何区分犯罪分子个人财产及其家庭财产?罚金刑由刑庭执行还是由执行庭执行?诸如此类问题,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各地做法不一,使刑事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受到影响。 这些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