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多少社会成本呢?我们需要对社会审计成本与社会审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常识告诉我们,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如果审计的收益与审计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达 呈现出“四不象”的混乱。 本文主张我国应当给予被称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完整的法律地位,承担起代表社会公众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经济法非财产责任的重任,[7] 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2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主要是1980年代以后的事情。因此,我们今天可以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观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 如前所述,近代以来的所谓国家政权建设 是正式制度所不熟悉的,但是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乡民来说,它们却是生活常识,是人们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和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的重要手段。认识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9.html -
了解详情
Blackstone, 1723-1780)爵士在牛津大学开设的英国法讲座。此后,大学中的法律讲座开始兴盛起来,大学中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法学家。1839年,伦敦大学授予 非常务实的课程;(3)认为中国的法律教育的道路应当更加务实;(4)认为现在法学院的学习缺乏经济学常识和社会知识的了解;(5)主张编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3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法治的建立。因此,处于一种“价值”的判断,他们会仍然坚持对传统法律制度的批判。其次,如果理论思维更精细一点,他们可能认为,这种分析也许 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它要求法学家有法律职业者的眼光和切入问题的角度,同时又要求他们注意常识,注意“常人”(reasonable man)的标准。它相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93.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难以存在和发展的,所以,一言以蔽之,个体血缘家庭是中国传统法律集团本位的核心。不仅如此,在我们看来,个体血缘家庭还是传统伦理的社会载体。常识告诉我们,虽然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社会,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决不可能成为实实在在的伦理载体,相反,首先由于存在着构成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13.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充分的正当性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在法律议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需要通过解释创制规范的场合,常识、比喻、类推、拟制往往会发挥十分重要的 有非正式性的“庭前调解”、“庭后调解”、“面对面调解”、“背靠背调解” 以及随时随地进行的法律教育,不过,即使被组合到正式的审判程序之中的那一部分调解,其自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55.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补充和修正,才会获得运用自如、融通无碍的弹性” .[4]就像政治家所说的,“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5] 接着,季先生 当然更不像麦考密克那样把法院之外的市民个人间的互动关系和社会常识也纳入法律推论的视野。虽然,德沃金希望自己构建一套新的解释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22.html -
了解详情
孙晓楼先生曾指出: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 复述 口授式 技能 观察 模仿 练习 实践 示范—指导—训练式 态度 体验 认同 间接的教 可见,法律职业道德教学应归属于态度或情感教学之中。态度或情感教学与伦理规范知识教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70.html -
了解详情
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理论的深刻洞识。 2.大众消费与都市法律文化的生成 现代化的产业导致大众化消费。在现代都市里,大量的消费品被现代化 都市出现;消费信贷、消费保险、消费合同等现代法律制度和规则成为都市市民的生活常识。这样,现代的法律文化也就随着大众消费普及到普通市民身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16.html -
了解详情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具有莫大的帮助。同一时期,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先导的现代人本主义 法律教育界曾经引起一场大讨论,著名学者燕树棠先生从法律教育的目的出发提出作为法律人才应当具备社会常识、剖辨能力、远大理想和历史眼光四个条件。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