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范添茂的行为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 【法理评析】 玩忽职守罪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之中,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是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下仍然不以为然,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此,可以据此认定被告满足玩忽职守罪的主观要件,并且造成了1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02.html -
了解详情
,它属于程序违法。又如检察院起诉一个案件,结果这个案件中出现了违法情况,侦查员滥用了警察圈套,带有教唆犯罪的成分,这种起诉就不合法。再如警察通过酷刑 调查刑讯逼供。德国法律强调,即使被告人不主动提醒,法官发现可能存在刑讯逼供的,也要依职权主义主动调查。可见各国对此都很重视,而我们国家现在法律没有相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不确定性;其四,逮捕对象的确定性与终局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存;其五,适用的风险性。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决定了逮捕内涵的复杂性。 逮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 复查制度。复查分为两类:一是被羁押人方请求复查;二是法院依职权定期进行复查。逮捕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可以向法院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03.html -
了解详情
称范某有经济问题和滥用职权犯罪,但没有举报具体犯罪情节。在接到举报电话后,检察机关找范某谈话,范某交代了收受3000元信用卡的事实。如何认定范某的主动供述 归案的人,变成了一个其所犯案件的罪人。相对于未发之罪而言,在押人员主动交代的结果是第二次归案。因此,在押人员的自动交代,本质上也是自动投案,区别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78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责任。加之如前所述,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多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活动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情形,其主观恶性不强且又未收受个人好处, 犯罪的心理诱因及防范[J].法制与社会, 2007,(05); [5肖中华.渎职罪认定中的几个共性问题探析[J]法学论坛, 2001,(05); [6]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72.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得不到实现,就难免使审判流于形式,难以保证通过审判程序纠正侦查、起诉中事实认定的错误。此外,根据心理学规律,审判人员在过于积极地进行审问、询问时,往往会 ,被害人才可以上诉。确定上诉要件时,可以综合犯罪种类(如警察人员滥用职权等)、声请不服的原因等各种因素;另一种方案是设立被害人向检察机关声请不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
商业秘密发生竞合,甚至与窃取、欺诈、垄断、滥用职权、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发生竞合,从而在结果上形成了一种模糊立法。 我国1999年《期货交易 ,因而三形态没必要予以犯罪化。 五 、本罪的认定 (一)内幕信息的认定 认定本罪首先要认定内幕信息,其次认定内幕人员或准内幕人员。内幕信息是指可能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5.html -
了解详情
了明确的答案,则法官越需要省却仔细辨别各种细微差别的麻烦。”[27]然而,这样的合议庭不但不利于案件结果的公正,有时也为某些法官枉法裁判、推卸责任提供了借口。 单独的职业法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大法庭制度来加强职业法官的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即可将将法院的合议庭分设大法庭和小法庭两种。小法庭由3名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359条“引诱……他人卖淫的……”;第427条“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等等。在英国和美国都有单独的教唆罪的判例。因此,笔者认为, 诸方面进行判断。 (二)意志因素指行为人希望或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通说观点认为教唆犯的主观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2.html -
了解详情
与个人利益、个人目的紧密相联,以个人利益为服务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为目标结果,以个人名义而进行。实际生活中,对于那些打着国家、集体等“公”字号 受贿罪等?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责范围实施越权行为的,应依法认定为滥用职权行为。如果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越权行使职权,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