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在于按照现实存在的本来面貌把握犯罪,但是,结果却成了徒增概念性议论的资料。[7] 可见,阶层的体系性构成对于具体问题研究的杀害力有多大,它几乎 ,而将体现行为人的行为本质(违法性)以及主观思想(违法性意识以及期待可能性等责任故意、过失)作为之后进一步深化对行为本质认识的因素看待,其原因就在于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9.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的全部领域和完整过程,这就必须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视角对包括犯罪构成在内的刑法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局限于其中之一或笼统论之。 二、中国与外国 新中国 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矛盾冲突。 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术语,用以概括故意单方面地帮助他人犯罪的情况,该术语与这些国家有关共犯构成的立法相适应,而这些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上所说的错误,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犯罪故意的成立及其刑事责任有着重大的影响。有些错误,可能并不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持的立场不同,已陆续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因此,了解德、日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实际上只须在禁止错误(日本通说仍称法律的错误或违法性错误)的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1.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性认识。这与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是犯罪故意的必要因素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按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当行为人于行为之际欠缺违法性认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9-66页。 [12]王作富著:《中国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161页。 [13]高铭暄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原则上没什么问题的,尽量不作修改;第七,对一些原来比较笼统、界限不太清楚、容易造成执行上的随意性的规定,尽量把犯罪行为分析研究清楚,作出比较具体 。依照该公约第1条的规定,所谓酷刑,就是指公职人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故意非法实施或唆使、同意、默许他人实施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7.html -
了解详情
;母亲不给婴儿喂奶没有造成婴儿死亡或其他后果,则也很难说母亲有杀害婴儿的故意。故而,出于有利于司法实践的考虑,笔者认为造成危害后果应当是不作为犯罪 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⒁孙国祥等:《过失犯罪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⒂蔡墩铭:《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年版。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93.html -
了解详情
主编的《刑法》承认滥用职权罪是结果犯,但得出该罪心态为故意的结论只是简单套用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定义,显然没有注意到该罪行为人心态的复杂多样性,难以招架实践 研究范式多样化是学术繁荣的需要和表现。一个人也不只专用一种范式,甚至研究一个问题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范式。本文旨在提倡一种需要光复的范式,而绝无贬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6.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见解的借鉴)有所澄清,亦为犯罪构成理论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一铺垫。但限于篇幅,对于诸如行为概念、不作为及其行为性、故意过失的理论内容等具体问题 要件对行为各个方面进行审查,最终把原本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主客观要件统一起来确定犯罪的成立与否。其优点,不仅在于能够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件及其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3.html -
了解详情
犯,但不承认片面共犯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处理,若将共同故意犯罪理解为共同的故意犯罪,则片面故意也是一种共同犯罪故意;通常认为只有在同一犯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81页。 [24]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25] 参见[日]前田雅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2.html -
了解详情
犯,但不承认片面共犯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处理,若将共同故意犯罪理解为共同的故意犯罪,则片面故意也是一种共同犯罪故意;通常认为只有在同一犯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81页。 [24]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25] 参见 [日]前田雅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