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罪有害行为和有益行为等。在有益行为中既有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履行公务、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也有罪犯的自动悔罪行为,如自动中止、 较长的时间过程,尽管时间较长,但其内在要素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它不能成为别的什么行为要素,而仍然是动作的属性。当然,如果我们把这较长的时间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09.html -
了解详情
中,责任能力、责任形式(故意与过失)、期待可能性三者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期待可能性与罪过形式有什么关系呢?西方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注: 解释刑法规定的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行为,刑法理论承认的义务冲突行为以及部属执行上级命令行为等等。 上述这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自由意思(自由意思是否是责任的必要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8.html -
了解详情
中,责任能力、责任形式(故意与过失)、期待可能性三者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期待可能性与罪过形式有什么关系呢?西方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注: 解释刑法规定的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行为,刑法理论承认的义务冲突行为以及部属执行上级命令行为等等。 上述这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自由意思(自由意思是否是责任的必要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注意义务,这是对机动车驾驶人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从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来看,对于非机动车、行人违法交通法规造成的机动车因紧急避险而产生的 安全法》,漠视路权,例如冲闯红灯、翻越隔离带等,我们的执法部门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对这些违法人员进行处罚,也没有任何保障措施。就算是当场抓住违法人员,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77.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侵权行为中的违法阻却事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犯,但是由于某种法定的原因,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同意等,不认为行为人的行为 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免责,但是,关于这种举证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又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共同危险行为人只要证明自己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86.html -
了解详情
后所得到的处断刑的范围内决定宣告刑所展开的必要的裁量活动。(注:关于什么是量刑,学者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学者把刑量的决定称为狭义的量刑,把包含 物质的、职务的或其他的依赖从属关系而实施犯罪;(7)因违反正当防卫、拘捕犯罪人、紧急避险、正当风险、执行命令或指令等合法条件而实施犯罪;(8)由于受害人的行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1.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确定的举止行为符合法律或者不符合法律,法律告诉人们,什么是他们在刑罚的威胁中不能做的或者可能是必须做的,法律同时告诉人们,所有没有受到法律威胁的举止 的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中所要禁止的行为类型。按照传统理论以紧急避险来处理的弊端是,把风险减小仍然看成是一种符合犯罪类型的法益侵害。⒀而以降低风险的观念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5.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修正,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法定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之外的新的正当化事由来排除其部分或者全部犯罪性,尽管这种排除可能是超法规的。正因为我国的犯罪成立理论 要件符合性,出现了所谓既符合犯罪构成又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悖论。这其实不是什么悖论,而是试图通过在乎面解释性理论体系内部寻求法定犯罪成立条件的缺陷的必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8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化,首先应当从犯罪的本质入手来加以分析。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曾指出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10]据此,结合当今刑法学者 现今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刑法必要性 刑法从根本上与其说是一种特别的法律,还不如说是对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14]这是从危害性的程度上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36.html -
了解详情
非罪有害行为和有益行为等。在有益行为中既有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履行公务、依法执行职务等行为,也有罪犯的自动悔罪行为,如自动中止、 较长的时间过程,尽管时间较长,但其内在要素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它不能成为别的什么行为要素,而仍然是动作的属性。当然,如果我们把这较长的时间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