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实践理性领域,人们必须“认那样一个意志是完全独立于互相联系着的自然现象法则(即因果法则)之外了,但是这样一种独立性就是最严格意义下的自由(即先验意义下的) 关系呢?换言之,期待可能性与罪过形式有什么关系呢?西方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注:谢根吉等:《刑法学说与案例研究》,台湾汉林出版社197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7.html -
了解详情
securities... [46]必须说明的是,Rule 14e - 3也去除了Rule 10b-5中知情(scienter)以及因果关系(causation)的要件。See Olson, Sturc, and Lins, supra note 7, at 33 -34. [47]按信息平等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理所当然的做法,不仅无视中止犯性质对成立要件的制约意义,且有悖于客观主义刑法理念。具体而言,①中止犯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法益,正如只有实行行为(预备行为 足以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就不应要求该行为与结果的未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8]也没有必要要求行为人必须独立实施中止行为,更没有理由要求中止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665.html -
了解详情
处有期徒刑1年。被告人李齐安犯非法拘禁罪,处有期徒刑I年。六、法理解说这个案例有两点值得我们探讨,这两点也是法院在对该案审理时的重点所在:(1)被告人柳 的恶性,只要对损害结果的造成有因果关系,而不问直接或间接,也不问数个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否完全一致,都构成共同犯罪。我国刑法中的共犯理论是以主客观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481.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有行为支配。如在众所周知的医生开出有毒药方、护士基于过失致患者死亡的案例中,如果护士具有审查药方合理性的义务时,我们是不能看出行为支配的存在的 但是,间接正犯的复合性构造并不同于刑法分则中实行行为为复合行为的犯罪类型。间接正犯的复合性构造是利用行为和被利用行为之间因果关系进程的构造,而实行行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0.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犯;共犯行为;犯罪构成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罪数理论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犯罪人的行为构成一罪还是数 共犯行为本身。在共同犯罪人存在分工的情况下,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如下特点: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的行为引起或者促使实行犯实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29.html -
了解详情
数量来进行。 【关键词】共犯 罪数 实行犯 共犯行为 犯罪构成 罪数理论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犯罪人的行为构成一罪还是数 共犯行为本身。在共同犯罪人存在分工的情况下,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如下特点: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的行为引起或者促使实行犯实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18.html -
了解详情
、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试题参考答案异议国家 要对其进行思辨性的阐释之外,还必须在实证科学层面上对与之有关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毕竟,制度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其付诸实施之后是会影响社会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08.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结果的分析 对实际结果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分析这种危害结果与行为人危害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在故意犯罪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危害行为通常会直接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长字、梁华仁、张军、阮齐林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年版 5、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作者:龚凯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9.html -
了解详情
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只是由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应以交通肇事罪令行为人对他人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适用第三个量刑 志远:《如何正确理解与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载赵秉志主编:《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6、黄祥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