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的形式首先从正面肯定了证据合法性要求,同时从反面对证据合法性内涵从法律程序操作层面作了解释,这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 1.在明确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利的基础上,细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或方式 现行民事诉讼法赋予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但并没有规定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方法或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5.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在法定幅度范围内确定本省小额案件的标的额。但小额民事案件具有法定情形时不得实行一审终审制,同时,立法不宜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方式选择 尽快实现权利极为重要。然而,我国民事法律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债务人一味地赖账,甚至不惜利用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实践中确有相当一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承认了再审补充性原则在管辖权异议领域的适用,[23]实际上以新证据为由启动再审程序也必须恪守此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持有新证据却放弃上诉的 ):13-19. [24]李浩.民事再审程序的修订:问题与探索兼评《修正案(草案)》对再审程序的修订[J].法律科学,2007,(6):13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
说确实解决了纠纷,但是由于判决书在执行程序中未能得以实现,致使总标的额为5.6亿元之巨的2065个民事法律关系(这还不包括31.4%的未执结 。但如果当事人隐匿、转移或者挥霍了作为执行标的财产,人民法院则无能为力。(3)虽然民事诉讼法院规定了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60.html -
了解详情
从程序的角度进行解释,将诉权界定为一种广泛的程序权利。有学者认为:诉权是当事人双方就其民事法律关系的争议而进行诉讼,实施诉讼行为,以维护其 之重构》,《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3] 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 [14] 参见何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3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弱当判决获得完全效力时,这种不确定性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法律关于该纠纷的权威性判定。裁判一旦生效,就不仅凝结着双方当事人、法官和其他 则处于边缘。应该说,这样一种排序体现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在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个案公正与法律安定诸价值时的基本取向,同时也与西方法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重构,有学者主张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和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的方式,将再审程序的启动权交由当事人行使。[1]笔者十分赞同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但认为抗诉 和制约;(3)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民事诉讼,如何将其纳入诉讼程序寻求法律解决目前还存在空白,而在强调个人利益本位的资本主义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8.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将引发出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 民事法律领域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民事诉讼法是解决民事当事人之间私权冲突的程序机制,作为保护私法权利的司法形式, 居中审查,以保障在决定是否提出抗诉问题上的兼听则明和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的程序公正,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与检察监督权之间可能发生的对立关系得以妥当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7.html -
了解详情
狄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法学家,认为20世纪的法律应该更广泛地承认人类的需求和社会利益。同时,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立法者的关注,民事 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4,(2). [6]吴勇.试论诉讼费用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J].当代法学,2002,(9). [7][日]谷口安平.王亚新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3.html -
了解详情
或干涉的原则,这种事情是不可宽恕的,如果即使是强制措施不当,可以按相关的程序提出救济,但必须依照合法方式进行,而不能非法进行。另外,从来没有人把 的先进法律经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人如果被民事法律裁决缺乏诚实信用,违背交易规则或者不履行法律义务,除了依法拍卖财产,给予制裁外,他将会失去经济交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