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之外,意味着它并不承认有所谓的独立于犯罪构成之外的实质违法性判断,也即无论是何种行为,对其去罪化必须在犯罪构成的认定中完成。而作为刑法规定的 主观态度对法益侵犯的影响,就会由客观的违法性论向主观的违法性论转变。按照主观违法性理论的逻辑,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完全可能因为行为人的内心态度不同,而得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8.html -
了解详情
他对身体强制也是无法排除的,因而此时的行为不能视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对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也不能让行为者负刑事责任。[51]对于在恶劣环境下 自由。对于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行为人应当首先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排除其行为的犯罪性,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刑事责任,当然更谈不上对其刑事责任程度的认定。将受胁迫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0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之外,意味着它并不承认有所谓的独立于犯罪构成之外的实质违法性判断,也即无论是何种行为,对其去罪化必须在犯罪构成的认定中完成。而作为刑法规定的 主观态度对法益侵犯的影响,就会由客观的违法性论向主观的违法性论转变。按照主观违法性理论的逻辑,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完全可能因为行为人的内心态度不同,而得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学说不同于德日,采用平行的四方面要件说: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是对犯罪构成的平行描述,只有四个方面的要件均符合,方认为构成犯罪 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并在该作态下实施了本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危害行为的,对该行为又不能依据本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进行处罚的,处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61.html -
了解详情
数个实行行为。笔者认为,实行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内容,实行行为的单复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罪数的单复。复行为犯作为单纯的一罪,只能拥有一个实行行为,而 性行为的性质。[9]质言之,赋予刑法中的行为以社会意义会使刑法中的行为与危害行为、犯罪行为无法区分,除非对这里的社会意义进行特别说明。 笔者认为,构建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8.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却也面临许多质疑。按照我国中止的立法规定、犯罪构成、危险犯的特性来看, 危险犯在达至既遂状态后成立犯罪中止完全具有合理性且是危险犯的 犯罪中止论处不仅不违背我国刑法的规定,而且将有利于鼓励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 尽力减小犯罪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实际危害。也就是说只要具备发生结果的可能性便应允许行为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69.html -
了解详情
但书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把危害行为的情节对犯罪成立的影响予以明确化。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除了根据犯罪 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者超过80毫克的认定为醉酒驾车。那么,通常情况下,酒精含量为85毫克和240毫克的醉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85.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着手即具备危险状态,但是本文认为对此也应作必要的限定,即该抽象危险犯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行为构成了犯罪。即危害行为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有鉴于此,下文试将对与具体危险犯相关的主客观因素对危险犯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 主客观因素对危险状态的影响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危险犯实行行为一旦着手实行,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7.html -
了解详情
所建立步向共产主义机构过渡时期之法定程序之一切作为与不作为,一概认为危害社会行为。社会主义刑法在对犯罪概念作出实体的定义时,同时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刑法的 犯罪论者主张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形式的解释。根据实质的犯罪论者的主张,对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含有实质的内容,即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8.html -
了解详情
看,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这种危害行为的伦理义务,行为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实施这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表明其具有反社会性,应当受到伦理责难 的行政法律法规。但是,从毒品犯罪所破坏的生活秩序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及其广度而言,又很难说毒品犯罪破坏的只是社会的派生生活秩序。所以,我们认为,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1.html -
了解详情